新军出动的时候是天亮之前,为的千总笃定城外的敌人会在连夜行军后极为疲惫,他们不敢在城外安营扎寨,便会想着偷偷入城。
早早地,他便将军队从城中抽调出来,把城让给了的本地的士绅。
说是让,实际上一个总旗的人负责保护这些士绅,麻绳跟破布更是让这些人老老实实的。
想要夺门的更是在血腥味冲天的城门口堆积如山。
新军没时间清理这些尸体,他们也没有动百姓,而是在短促的战斗之后,立马将目光放在了城外的敌人。
新军作战始终是以夜不收为先,尽可能弄清楚对方的兵力,以及行军路线,是那一支军队在最前面,是骑兵还是步兵。
军队的军官们会按照夜不收禀告的信息,尽快拿出对策,他们都是极聪明的人,在对敌上面只有保守跟激进的冲突,都是意气之争。
面对安南军队,许多人都想要一战而胜,甚至不惜放弃清化。
对习惯游牧打法的大明而言,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只在很险要,很关键。
他们这些在草原上跟部落打的人,从未死守过大明领土之外。现在他们也不认为清化就是大明的城市,更不会觉得这地方易守难攻。
恰恰相反,
大明的战舰可以轻而易举的炮击清化,将城墙轰碎,破门而入。
这就是一个砖石保护的棺材。
“出吧。”
新军们总算等来一个可以放肆杀人的日子,他们绝对想不到战争到来的时间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慢。
即便是有夜不收禀告,他们也没意识到夜间兴军的安南人的队伍长达十里,而他们只有一万多人。
也就是说,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距离一米,在没有任何并排的情况下,队伍长达十里。
若是大明,这一距离将士两里。
并且大明即便是在夜间,行军度也是这些安南军队的数倍,更别说是视野更好的白天。
“换战术!”
几个军官凑在一起,思索该用什么战术。
考虑到对方的队伍之长,歼灭战是打不了了,那也得尽可能的俘虏更多的敌人。
“骑兵一旦出击,立马会暴露我们的目标,还是步兵县交锋,将其打蒙,等待他们的中军后军增援而来的时候。炮兵炮击明火处,骑兵在掩杀过去。”
“炮兵的话,或许射程不够。”
“那就放弃,骑兵步兵就够了。”
千总最后拍板,非要等到炮击掩护的话,现在的天时地利人和就会消失不见。
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
么安南人用这样的方式打仗,但他们从不介意利用对手的软弱,将其一战击溃。
“什么时候起进攻?”
“前面有大平原,骑兵藏在原野当中,步兵在官道边上截杀。这安南也奇怪,南北之间只需要这样一条笔直的官道就能联通,这下倒是便宜咱们了。”
“听说这里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可惜人太多,太热。不然的话,我都想把我家搬到这边来,辽东什么都好,唯独太冷了。”
“这年月冷热有什么,能吃饱就行了。赶紧的,出了。”
黑暗当中,两支军队都选择了不打火把,在黑暗当中摸索。但双方的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明军精锐都士气高昂,军官都是一刀一枪爬上来的,小卒也是受过最少三个月集训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