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跟朱寿瑛到平西侯府是下午,6子吟拿来橡胶,在前院与几个工匠研讨工艺。
橡胶是什么,工匠们一头雾水,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绝对的新鲜玩意儿,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不过在橡胶利用,塑形上面的优点,他们却是听得眼前一亮。现在他们已经不是传统的工匠了,而是类似于工程师一类的人物。
他们不仅仅可以手挫机械零件,还能画图,完善6子吟的设想。
往往都是6子吟提出设想,他们在这方面进行改进。而不是6子吟将要求说出,他们去想办法。
前后数年,工坊的工匠自的研究,改进下,大明的手工工坊效率更好。尤其是手工业为主的江南,许多工坊专门会上门提出要求,定制一些机械。
这些人力机械在6子吟看来落后,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最顶尖的。
无论是效率,还是实用性,都很强。
这一数字,在大明的产出,以及货物价格就能看出来。
大明的手工业品,成本骤降,销售量却是大增。
尤其是辽东贵等地,现在已经成为大明最大的市场。
相对于并未进行土地改革,仍旧有大量贫困农户的地方,辽东百姓几乎每一户都有百
亩土地,这百亩土地的产出加上其他收入,足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好日子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应不缺,家里面缺什么东西,也能花钱去买。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并没什么不好的,村里面或许没有有酱油坊,或是酒坊。
但一个镇自然是有的。
购买成为主流之后,大量商品跨海而去,在辽东以及草原销售。
商贾们带着商品换来牛羊,一来一回便是数倍的利润。
钱财入库带来的好处便是商贾奢靡的生活能够消耗更多的奢侈品,让大明的百姓收入增加。
6子吟一直都在想办法劫富济贫,不在限制商人花钱,商人的庞大数目,单单是丝绸衣物,就能让大明的丝绸销量增加百分之三十,销售海外的数目骤降。
来年扩大生产纺织之后,才能满足海外需求。
就这还是建立在大明商人以及官员百姓的需求量没有太大增加的情况下。
负责研的工匠们听完6子吟对橡胶的阐述之后,脑袋里面已经多了几个使用橡胶的法子,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玩意儿的重要性。
“老师,橡胶真的可以作为活塞,减少损耗,增加气密性吗?”
朱载坖有些不信,他
对此报以怀疑态度。
“这个你自己去看,过不了几天我就回西南了,到时候京师便是殿下跟公主两个人负责。橡胶怎么用,我说了不算,是你们说了算。”
6子吟笑笑,最好的老师是实践,他不觉得自己可以引领大明走一辈子。
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培养工匠,都是一种手段,一种为了让大明更加强大的手段。
一个人厉害不算什么,所有人都很厉害,那大明统一全世界也不在话下。
“学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