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戎东夷联合军伤亡人数超过来时的一半,是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
反观大邺这边,因为做足了准备,又有火·药在手,此次大战是往时大规模战争中伤亡最小的一次,也是把敌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一次,在大邺军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血染江山的画定格在了这一刻,脚下逝去的大邺英魂都是守卫山河的功臣。
这一仗把北戎和东夷打得措手不及,惨败的消息传回去的时候,北戎王和东夷王的脸瞬间由一副胜利姿态变得面如死灰,写下求和书的手都在不停颤抖。
打了大胜仗,清理了战场之后,大邺军队已经重新安营扎寨好了,原本军中就有军医,再加上纪遇安带来的医疗队和药材,所有受伤的将士都得到了妥善医治,整个军营都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只有一个人在苦恼。
卫乘风看着北戎和东夷送来的求和书陷入了沉思,他面无表情,使得轮廓分明的脸庞显得更加凛冽了。
大捷的消息已经派人快马加鞭传给京城,北戎东夷递交求和书也是意料之中。
“元帅,难道真的要接受他们的求和不打了?”
“不行,老子还没打过瘾呢,弄不死他们!”
“就是就是,元帅,机不可失啊,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北戎和东夷。”
“对对对,援军还没到那会儿我们被打得多惨啊,不能便宜了他们。”
主帅帐内响起了几个主将七嘴八舌的说话声,坐在主座上的元帅卫大将军由着他们讨论,他脑袋里在想事情呢。
他自然也不想这么便宜了北戎和东夷,他与北戎之间除了国恨还有家仇,他到底是不想咽下这口气的。
当年父亲就是死在北戎人手里的,是柳盛毅和北戎王联合设伏,父亲和几万大邺将士就那么白白死了,如今只死了一个柳盛毅,还有一个北戎王呢。
但讲和与否由陛下决定,求和书要递上去等陛下回复,虽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追击北戎,可他已经军功卓越,隐隐功高震主了。
要不是和陛下自小一起长大,有些情谊在,陛下又是个明君也信任他,再加上妹妹的一层关系,太子是他亲外甥,否则怕是早就如那书上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卫乘风想得入神,以至于自家小外甥什么时候走进了营帐都不知道。
“王爷!”
“王爷!”
几位将领纷纷起身相迎,毕恭毕敬,这态度一看就是打从心底佩服,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他们也彻底了解了。
这位安王爷年纪轻轻,却智计无双,面上永远从容淡定,做事稳重有担当,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纪遇安朝他们点点头,径直走向自家舅舅,卫乘风这才注意到人。
“舅舅,在想什么这么入迷?”
纪遇安其实也大概猜到了,他刚刚在帐外听到了一耳朵。
“王爷,您得跟陛下说说……”
卫乘风还没说什么,其他将领就向纪遇安围了过来。
武将大多都比较直爽,藏不住话,平时见安王儒雅有礼又待人温和,便大着胆子向他说出自己的看法。
纪遇安耐心听他们说完,不错,理由都很合理,为国为民,若是给北戎东夷喘息的机会,等他们休养生息够来日必定卷土重来,不过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父皇一早便料到了北戎东夷战败后会做出的举动,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只见纪遇安从宽大的衣袖中抽出了一道明黄卷轴,这不是圣旨是什么!
可把众人吓了一跳,以卫乘风为首的武将跪下准备接旨,岂料安王是个躲懒的,把圣旨往自家舅舅手里一放:“父皇的旨意,舅舅自己看吧,都免礼吧,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
跪也跪了,礼也到了。
安王都这么说了,众人自然站了起来,用充满希翼的眼神望向自家大元帅,希望是个好消息。
片刻之后,在大家满是期待的神情中,卫大将军终于开口了:“陛下说了,不和,打!不但要收回之前被北戎侵占的城池,还要打到他们的王庭,把他们赶到北山去。”
将领们一听,都兴奋了起来,可想而知,他们多么想要与北戎决战到底,北戎曾经对大邺的伤害他们无法忘怀。
大邺现在有能力有机会就应该还击回去,否则无颜面对先辈英灵。
既是继续打,那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纪遇安觉得也没自己什么事了,就回自己的营帐逗夫郎去了。
结果回来见颜清随正抱着一个小木桶吐得一塌糊涂,顿时心疼坏了。
“媳妇儿,还好吗?”
纪遇安轻轻拍着颜清随的背,想让他舒服一些。
明明自己出去的时候都还好好的,怎一下孕吐这么严重,纪遇安忙吩咐帐外的千里去请韩杨。
没一会儿千里就把韩杨带过来了,后面还跟着冉星辰,一脸担心的模样,他听说表哥么吐得厉害,就赶紧跟过来看看,进了营帐就拉着人好好关心了一番。
“问题不大,之前因为紧张一直绷着,如今放松下来,反应加倍,好好将养一段时间就无碍了。”
韩杨把完脉后说出结论,又开了调养方子,嘱咐纪遇安好好照顾人。
颜清随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也没什么胃口,吃什么吐什么,难受得很。
等韩杨和冉星辰都走后直接缩进了自家夫君的怀中求安慰,要亲亲抱抱才能好。
纪遇安亲了亲颜清随的额头,对撒娇的小夫郎毫无抵抗力,要什么给什么,千娇万宠的样子,若是颜清随说想要天上的星星月亮,他估计都想勉力一试,真是宠媳妇儿宠到没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