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礼部从各方面来论功,总计挑出十人,由陛下排序,但是我礼部所定名次先后,怕是有巨大影响。”
“这第一功臣,当推魏王,毕竟,在陛下为掌权时,他就已经支持陛下,为国效力了,当年对楚的存亡之战,就是魏王打赢的。”
“岳飞、白起、朱棣。。。这几位,可都在三国混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啊。”
“。。。”
面对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严嵩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
倘若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命运。
不过这排名第一的人选,当魏王无疑,
“按照现有的功劳来说,魏王,的确当居位。”
嬴渊下达的意思中说的很明白。
将来若是有人获得极大功劳,那么将会重新排序名次。
不过,前十名只是动名次顺序,不会去动名字了。
“如今陛下正在重用于谦于大人,要不要将于大人的名字也写上去?”
有一位礼部官员建议道。
但是很快就被严嵩否决,
“承平初年,我大秦所面临的几场生死存亡之战,都无于大人的参与。”
“而于大人也无从龙之功,只是这些年来,做出些许政绩,又抵抗了胡贼侵略。”
“但因此,还不足以排进前十。。。”
那礼部官员是想将于谦的名字写在第二名。
可是严嵩认为,论功劳,于谦都不能入前十。
不光于谦不能,自己也不能。
话说回来,这严嵩,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那这第二位人选,哪位大人合适?”
有人询问。
严嵩想了想,反问道:
“你们觉得,魏王是文臣还是武将?”
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算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渐渐地,他们开始讨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算文臣,毕竟,魏王殿下是当朝宰执啊!”
“可是,魏王殿下曾独自领兵出征,还获得过巨大战功。。。”
“此等文武全才,很难定义吧?”
“。。。”
严嵩抚须道:“必须要定义,否则,五名文臣,五名武将,该如何选出?如何平衡?”
众人顿时再次犯了难。
忽地。
新晋礼部侍郎朱熹作揖道:“下官认为,曹丞相是文臣,因为就连世间百姓,都只知曹丞相,而不知有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