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边上站着许多侍者,负责翻译汉语和俄语的传教士、译官站在边上,也没能让场面好看点。
毕竟皇家规格的餐宴需要的桌子不小,长长的桌边就坐着四个人,明眼人都能觉出冷冷清清的意味。
这个国家只有一个储君,虽然避免了兄弟相争的闹剧,但是也有很多的隐患。
远的不说,只说朱明的孝宗皇帝朱佑樘,他存活下来的儿子只有一个武宗朱厚照,结果等到朱厚照驾崩的时候还没有儿子,无奈只能让宗室藩王入继大统以后,后患就出现了。
人家可是为了彻底地掌控朝廷,以尊奉亲生父亲的名义轰轰烈烈地发动了一场大礼议呢!
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皇太子能够安稳地活到彼得一世驾崩的时候,根据胤禩前世知晓的俄罗斯的那些消息,彼得一世后头生的儿子也没有能存活的,唯一的儿子皇太子还因为政见不合被他下令处死了,简直是虎毒食子的典范。
彼得一世处死皇太子是康熙朝末年的事情,他家汗阿玛收到消息以后还颇为自得,毕竟老爷子只圈儿子,不杀儿子,自认为和彼得一世比起来还算个慈父。
不过只从现在的场景看的话,彼得一世倒真有些慈父风范。
一个作风刚硬的父亲总有一个柔顺懦弱的儿子,胤禩不知怎的就想到这里去了,皇太子阿列克谢明显对彼得一世是恭敬有余,亲近不足,就他们现在的状况,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是宴席上进行交流也能称为惯例了,更何况于西方人来说,用宴会来交流感情、交换信息是很常见的一件事。
俄罗斯都趁着新君登基的时候发兵了,那自然知道现在大清的皇位上坐着的人已经从胤禩他们的父亲变成了他们的兄长。
但是一国皇室的关系真要理起来,错综复杂,所以重要人物的信息他们知晓,更加具体的情况他们就不知道了。
宴会上四个人分别闲话家常,俄罗斯皇太子阿列克谢的年纪不大,换成大清的历法,那他就是康熙二十九年出生的,放在大清皇阿哥的排位里,都要排到十四以后了。
胤禩状若无意地提起自己也有两个同母所出的亲弟弟,比阿列克谢要小一点,现在随着上皇在行宫进学。末了还慨叹一句,若是上皇不那么悠闲,盯着儿孙的课业不放,他常常入宫,是能常见到这两个弟弟的。他家儿子也倒霉,进学以后常陪着上皇住在行宫,与叔叔、堂兄弟们一道厮混,他都许久没见过儿子了。最后加上一句“陛下好福气”。
胤禟在边上不时地搭腔几声,看他那神情,应当是把胤禩这些话里的意思都听明白了。
胤禩面上是在说他的弟弟,但是又常提到上皇,上皇既然有心思养孩子,那就不会和皇帝争权夺利,胤禩常常入宫,说明他受皇帝器重,皇帝对自己的兄弟委以重任,可见他心胸宽阔,总而言之,就是大清内部是没有死角的。
大清领军的那位是在正和帝胤礽继位之前与他争锋相对的直亲王胤禔,也证实了胤禩所言不虚。
仅仅从大清上层来看,他们并没有什么短板,在噶尔丹事件之后,大清对蒙古的控制就变得更加严格,整个准噶尔部的被灭,已经让俄罗斯在蒙古那边找不到足够强有力的部族给大清造成困扰。
而大清和俄罗斯一直陈兵边境,大清的消耗大,俄罗斯的损耗也不少。
在彼得一世的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的时候,无谓的损耗是不必要的。
彼得一世呵呵地笑了两声,他的下巴上蓄着大量的胡须,如果不是听声音的话,倒是看不出他的表情。
笑完以后,彼得一世似乎对胤禩他们这一代的年龄构成很有兴趣,又问了两句“你们多数都不是同母所出的兄弟,那你们是不是每个人的关系都那么好?譬如朕和皇兄那样”之类意味不明的话。
听到彼得一世提起皇兄,胤禩还以为他会借扯到索菲娅身上去,结果他居然忍住了。
彼得一世和他的几个兄长都是同父异母,索菲娅才是他另外几个兄弟的亲姐妹,要说彼得一世和他同父异母的兄长关系好,那真是天方夜谭。
彼得一世的父亲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异母兄,但是先君无子,在一众贵族的商定之下,才选择了身体健康的彼得,也就是说,彼得的继位和他的兄长是没有关系的,可是面上总要盖一层遮羞布,说先君与弟弟的感情好,再加上为了国家考虑,选择了彼得这个弟弟。
彼得一世这么说,依然有怀疑大清内部不稳的问题。
胤禩似笑非笑,胤禟插了一句话,就秒杀了彼得一世。
胤禟说的那句话很简单,就是“汗阿玛向来是教导我们这些儿子要兄友弟恭的,我们也牢记在心,丝毫不敢违背”。
彼得一世就不用瞎给大清操心了,太上皇还好好地活着,虽然他不搞事,但是如果有别人要搞事的话,太上皇是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到了后头,出声的反而都是皇太子阿列克谢了。
大概是经历了父母的离婚,这个俄罗斯的皇太子颇为内敛,说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的,倒和外表粗犷的彼得一世不像。
胤禩长袖善舞,胤禟也是个会说话的,他们此番过来也不是存心要让两国开战,单纯地和皇太子聊天的话,还有许多其他的话头。
胤禟喜欢商业,和皇太子聊天也多有谈及这个方面,彼得一世在边上也听得津津有味。
大清和俄罗斯现在还在僵持不假,但是两方争夺的是疆土,因为那块儿是苦寒之地,说白了,和两国日后建立邦交,互有往来相比,价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