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坦荡且赞赏:“太史一家刚正,不畏死,令人敬佩。”
卫鞅自变法起就看着史官用刻笔雕下自己所有言行,知道自己后世名声不一定有多好,可他活一世,绝不甘碌碌无为。
“史书直笔,一刀一划,自有后人评定。”
他不信千古只得他一人崇尚、推行法家之学。
总有知己会隔着百年千年与他神思相交,于老旧竹简中,成为挚友。
一如他与秦公这般。
走到地方,慕朝云才停下脚步,伸手捞了一把清凉的河水:“天下文人的喉舌,笔、墨、纸、砚也。史官直笔,可并非所有执笔者都有这样一颗刚直的心,总会掺杂他念,宣扬自家学说而贬低其他学说。”
她既然选择在秦国落脚,这两百年就不能当真在享受中白白浪费。
有些事情,能够提前解决祸患,就得果断落刀。
整日琢磨政事的卫鞅,很快就回味过来:“神使的意思是,秦国也要有自己的喉舌,向六国传学?”
“不错。”神使简单感受了一下水速,就把手递给六六擦干,“秦不能当哑巴。光是展示国力,把别人打怕还不够,要将秦变成各国心之所向,天下自然归一。”
嬴渠梁苦笑:“倒是不少游学来秦的儒生同我讲过这些,可仁政二字,秦暂且无法执行。”
哪怕是神使也不好使。
他毕生之力,全在强秦,哪怕死后入油锅,都无法令他心意回转。
“谁说要你施行仁政?”慕朝云眉头轻挑起,浴在细碎金光中的脸,露出几丝诧异,“我只听过依法治国,可没听过依仁政治国的道理。”
仁政没错,也值得提倡仁义的风气,只是无法标准衡度的仁义,很容易就会变成小人无往不利的工具。
真君子反倒吃亏。
神使将擦干的手横放腰腹,理了理袖子:“我不过是要将法之妙处,推到人心深处罢了。”
自嬴渠梁到嬴政,这么些年的时光,总不能让六国其他人对秦国印象不改。
君臣二人惊讶:“神使有办法?”
学说百十家,最不叫人欢迎之一,定要把“法”算进去。
阴阳家都比法家要受人青睐。
“自然。”慕朝云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不过说到底,还要看秦公舍不舍得,够不够大方。”
嬴渠梁疑惑:“此事与我相关?”
他怎的不知自己能耐这样大。
卫鞅蹙眉思量。
神使直言:“对,如果秦公舍得,将曲辕犁、耧车和龙骨水车三样东西,以及三三今日讲学的豆子妙用,无偿对外宣扬,只言明此出自于秦,天下黔首之心,可渐收矣。”
黔首图什么,他们所图不过温饱二字,比不得贵族想要争权夺势之心。
“好!”
秦公没什么舍不得的,这本就是神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