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大暗瞥了眼顾楚寒,又赶着车回家。
三房的茅草屋,几房人都来了挤着,站都站不下。
连氏也听了顾老二的话,要好好讨好表现好,早早做了饭,喊着顾芫娘和顾五郎,顾七郎端饭过来,“我这肉汤可是炖了半晌,都烂化进去了,可香了!正好给娘补补!也给九郎你们补补!”
顾婆子却不想吃。
“煮点热馄饨吧?清淡一点!再配点粥!?”王氏温声问顾婆子。
连氏立马横过去,“老五媳妇儿是存心跟我过不去是吧?”
王氏叹道,“二嫂!娘等会还要喝药呢!”
“这里有粥呢!我家煮的有粥!”顾七郎高声不服道。
顾婆子这会一句多的也不想听她们吵吵,“就喝点粥算了。”
顾苒娘让她们去伺候,她去把药煎上。
王氏还是拿来一筐子虎皮馄饨给顾苒娘,“你们姊妹几个怕还没吃饭!十郎又受了惊吓,馄饨熟的快,也不用多侍弄,吃着也便宜!”
顾苒娘谢过接了,几天没回来,家里也的确没啥吃的。
等顾婆子喝了粥,吃完饭,顾老大又张口要烧饼摊儿,“我家也不去县城摆,我们学了也就在镇上卖卖,赚个小钱给大郎赶考吃用的!这次可全靠大郎才能请了知府公子来救人!”
看他又说一遍,顾楚寒冷声道,“你错了!程沂是我请来的!”
“啥你请来的!就你还指望请来知府公子!?明明就是我家大郎……”顾老大怒道。
“爹!”顾大郎叫住他,有些无奈的看着他,“我接到信儿去见程公子,他已经知道了消息,准备来白河县了!的确是九郎请的他!”
顾老大不相信,“他……”指着顾楚寒,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程沂是她请来的,而不是顾大郎请来的!
顾老二和连氏,顾老四曹氏几个也都惊疑未定的看着顾楚寒。
顾楚寒冷眼扫视一圈,“我再说一遍,黄桥烧饼谁也不教!”
看大房二房连四房都脸色不好,王氏忙道,“是要给程公子的吧?他大老远跑过来救人,就算有情有义不求回报,我们也得报答!”
“你家已经有馄饨摊子了,你家不担心!还见不得我们好了!?”连氏突突就怼她几句。
王氏皱眉,“二嫂!还是先让娘喝了药,让她们先好好歇息吧!”
看顾婆子脸色难看的不行,孙氏也给顾老大使眼色,他们家这好说!还有大郎呢!就起身好心道,“那我们就都散了,让娘好好歇息吧!”
几房人也都不得不各自回家。
连氏不愿意走,跟村里看热闹的人巴拉巴拉说她又干了多少多少好事儿,还不落好,做了那么多孝敬那么多不如五房老小摸的多,不如大房会把持,不如四房心思多!就她们家最不讨好!
顾婆子喝了药,躺在熟悉的木板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顾苒娘姐弟几个也吃了点馄饨,早早睡下。
等祖孙一觉睡醒,天已经大亮,日头高升了。
这边厨房炊烟升起,那边二房,大房的人都来了,送鸡蛋,送馒头送包子。
孙氏还是有些不相信程沂是顾楚寒请过来的,他一个小毛小子有啥能耐请得动知府公子!?还不是靠她家大郎!
顾婆子睡了一长觉,还是有些风寒,精神不济,但这个谢是必须要谢的,“程公子还不知道待几天!”
“至少等案卷呈交府城,再回。不着急!奶奶先好好歇两天!”顾楚寒宽慰她。她的信没有送到程沂手上,她自己说出嘴的。插秧机和缝纫机,还是要拿出来!
连氏还在说,“娘!让我们五郎也引荐引荐知府公子吧!凭啥大郎都结交上了,我家五郎也是读书人,也要参加科考的!”
“你家五郎今年也下场吗?”孙氏疑惑的问她,暗着嘲讽。
连氏眼神阴了阴,“大嫂!大郎也都说了,那程公子不是大郎请过来的!是九郎请过来的!”让她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孙氏也阴了下脸,继续笑道,“我知道啊!大郎只是跟着程公子跑几趟腿儿!”
“救自己奶奶和弟妹还不是应该的?!”连氏沉声道。有啥好显摆的!
“自然是应该的!”孙氏笑着点头,又关切的问顾婆子风寒好些没,药还要不要再买两副,还是让郎中再来瞧瞧。暗讽二房抓了药,卖完好儿又收走了钱!
顾婆子现在是懒的理会她们谁,垂着眼吃饭,喝药。
外面门又响起来。
顾苒娘一看,“表叔!?进来啊!快上家来!”
李家柱看到她们在家,忙进了门,“我听说出了事,就赶紧的过来看看,都没有事吧?”
“没事没事!一场惊吓,已经过去了!”顾婆子让他坐。
李家柱又跟两位嫂子打了招呼,坐下问了半天。
顾婆子叫顾楚寒,“把你姑奶奶家的银子先还他们吧!他们家也吃紧!”
听家里出事,李婆子硬挤了二两银子,没等谢氏和顾婆子说借,直接送过来的。
顾楚寒应声,立马拿了银子过来给李家柱,又谢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