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年,俄罗斯著名探险家维图斯·白令探险队遇到海难,困在白令岛——白令海峡、白令岛、白令海都是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
当时,白令探险队险些全军覆没,就在弹尽粮绝之际,他们发现了巨儒艮:
“哦,我发现了新的生物!”
探险队用铁钩去抓捕巨儒艮,第一次见到人类的巨儒艮毫不反抗,被抓上岸,成为了探险队的口下食物。
探险队靠着巨儒艮填饱肚子,活着离开了白令海峡,回到欧洲社会后,对外大肆报道巨儒艮好抓捕,好食用。
维图斯对着媒体介绍:“巨儒艮的脂肪厚度达到10厘米左右,味道像杏仁油,真是绝顶的美味!”
“它的皮毛还可以修补船体,脂肪可以做油灯照明,大块的肉成长途航海的储备食物,骨架可以卖给收藏家当作象牙的替代品!最重要的是,温和无害,很好捕捉!”探险队靠着巨儒艮的消息,不断地接受采访,还把带回来的巨儒艮的残躯卖出去发了一笔横财。
于是,渔船、商船一批一批的来到白令岛附近的海域,大量捕杀巨儒艮,连幼崽也不放过。
巨儒艮身形巨大,但是繁殖艰难,族群也
不过几千只而已,短短27年,血腥杀戮不断在北太平洋上演。
直到1768年,最后一头巨儒艮被杀,从此巨儒艮彻底灭绝。
顺便说一下,因为儒艮喜欢顶着海草游泳,常被海边的人类误以为是长发的美人鱼。现代科学家认为,美人鱼的原型是儒艮。
可惜,欧美的美人鱼被他们杀灭绝了。
“美人鱼?那不就是鲛人!”
清朝时期,因为西洋人与华夏的交流越发频繁,沿海地区的商人或者学者也与西方人有了更多文化上的交流,知道了华夏的鲛人在西方叫做“美人鱼”。
于是有几位知情的学子异口同声:
“鲛人竟然被杀绝了!”
“鲛人竟然长这样!”
看看天幕放出的儒艮模样,一时间心情都有些崩溃。
但是再一想想性情温和惨遭灭绝的巨儒艮,又有些同情。
“这西洋人,真是赶尽杀绝毫不留情!”
“我们捕猎都讲究不伤孕兽、小兽,他们怎么毫不讲究!”
一些会参与狩猎活动的贵族子弟也在讨论。
华夏也有秋猎,之所以特意选在秋季,一是因为秋季贴秋膘,猎物会比较肥硕;一就是春夏季时期,动物要繁衍生育,多孕兽、小兽,若是捕杀孕兽小兽有伤天和。
在华夏的传统观念里,始终是有“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念,是很重视繁衍生息,也包括重视动物的繁衍生息。
欧美不仅对别人的国宝下得了狠手,对自己的国宝也是。
美国的国鸟是白头海雕,差点被自己毒死绝了。
白头海雕是一种非常威武霸气的猛禽,成年白头海雕的身高能够达到1米以上,翼展更是在2米左右。飞行速度为56-60kmh左右,让它一度成为北美天空中的霸主之一。
美国建国之初,美国人认为,白头海雕刚毅勇猛,正适合美国的国民精神。
1782年6月,白头海雕被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定为国鸟,成为美国国徽图案的主体。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白头海雕性情凶猛,会抢夺渔民捕猎渔网中的鱼,在自身权利受到侵袭后,人们可不管你是不是国鸟,纷纷举起□□瞄准自家国鸟。
美国人来源自欧洲那喜爱狩猎的本性还让大量猎杀俱乐部纷纷成立,户外爱好者以猎杀白头海雕数量为标准评判枪法好坏。
从1917年到1953年,十几万只白头海雕葬身□□之下。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DDT农药以效果好、价格低的特点,深受场主青睐与广泛使用。
1947年至1961年,美国至少向太平洋里投放了700吨以上的DDT农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底,沉着2。7万个DDT农药废水桶。
而DDT农药,会对动物造成巨大的伤害。
DDT不仅会在海洋的鱼
类身体堆积,让白头海雕食用之后自身受到感染,产下的蛋壳变薄变软、变得更加容易破损,一些雏鸟因此无法成功地进行孵化,存活率大大降低,种群萎缩。
此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石油、铅、汞等对海洋污染造成的污染,水生动物数量锐减,白头海雕不仅吃不饱,自身也受到健康威胁。
到20世纪60年代,白头海雕仅剩400多对。
到现在,美国经过各种保护措施后,大陆地区的白头海雕数量达到了7600多对,从濒危物种名单中被剔除。
但是我们能看到,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对动物的伤害谁也没法避免。
欧美只顾着盯着我们时,似乎失忆了一般忘记了自己造成的伤害。
白头海雕作为国鸟及时得到了拯救,但是北美旅鸽没有。
在欧洲人进入北美大陆以前,北美曾经有多达50亿只北美旅鸽。
但是,欧洲人有喜好狩猎。
他们对着天空举起□□,伴随着“砰”“砰”“砰”的枪声,旅鸽成为了美味佳肴,还得到了大肆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