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微微颔首,已经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
既然本就是在编书,不如继续下去。
“现在你一个人的工作量太大了,让几个公主和女眷组成文阁,一起吧。”李世民这话是对长孙皇后和公主们说,也是对朝中大臣们所说,要求的女眷自然是大臣们家中的女眷。
继续用世家女眷,相当于肉烂在自
家锅里(),大臣们丝毫没有反对?[((),反而热闹地议论起自家的女眷谁更适合,一时间热闹地有如要开科举。
一直到了19世纪,因为西方兴起女权运动,兴起女性文学,海外出版商有了需求,才开始主动翻译和引进华夏的女性诗人,比如李清照、朱淑真等女词人的作品。
美国人雷克思罗斯编译了美国的第一部华夏女诗人作品,他的《中国诗百首》《爱与流年:另一百首中国诗》中,李清照、朱淑真的词作数量最多。
雷克思罗斯的四部译作都不长,《中国女诗人》只有150页;《李清照全集》只有118页。
还有孙康宜和苏源熙主编的《中国古代女作家:诗词及评论选集》,是众多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成果,收集了从汉代班婕妤到清末女诗人秋蟾的作品,时间跨度大,选取的女诗人作品丰富,如今成为海外学者研究华夏传统女诗人作品必不可少的资料,全书厚达891页!
“这外国人编得诗词选集,竟然比我们华夏自己人收录的还多。”朱淑真摇摇头,想起自己父母的态度,心头悲凉,也不觉得意外了。
连亲生父母都嫌弃,自己死后直接烧毁自己作品,烧毁自己大半部分心血,其他人呢?
李清照同样没觉得有多高兴。
她除了诗词,其实是有文章的,有关于金石收藏类的文章,也有关于国破家亡的文章,但是天幕丝毫没提,也失传了吗?
那些在血与泪水里写下的文字,最后随着自己遗失的金石藏器一起,在战乱中遗失了吗?
李清照想着这不知何去何从的乱世,想着孤身一人势单力薄的自己,心头更加伤感。
“国破家亡,何处为家!”
在古代,以文才取士时,男性说女子不擅长文,只擅长针凿女工。但是工匠、账房之类偏理工科的职务是允许女子参与的,不少女性随夫一起也是匠籍,在商业或者家族也涉及计算管账;
到了现代,华夏更重视理科,文理分科时又说“女性不擅长数学和理科,更适合文科”。
到底擅长不擅长,是女性自己在说话吗?
从古至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始终比男性更受到限制,我们能看到,许多比较有才华的女子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诗书世家,长辈开明。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女子才有机会学习。还有更多普通家庭,只要有学习的资源,一定是让给男性。
“哈哈哈哈真是可笑,我们老祖宗的男人认为女子不适合学文,后世男人又认为女子更适合学文,哈哈!”喜爱文学的邓绥嘲讽地大笑几声。
她想起自己自幼学文时遇到的阻力,若不是爹娘早已去世,真想让爹娘看看。
曾经美发行业女性居多,当开始赚钱,理发师全部变成男性,理发价格也开始飞涨;曾经的计算机行业是女性程序员,当进入互联网时代,程序员赚钱,程序员全部变成了男性。
大家都记得世界上的第一批计算
()机,少有人记得第一批程序员。
而第一批程序员全是女性!
1946年,诞生了第一代全电子数字化计算机ENIAC的女性编程团队,一共有6名女性程序员;
在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世界上最早的程序员,依然是女性,是诗人拜伦的女儿——埃达·洛夫莱斯。
当诗人拜伦因为重男轻女与妻子离婚时,定然不会想到,这个被他抛弃的女儿日后比他做出了对世界科技更大的贡献。
在计算机成为电子技术之前,计算与编程被视作应由女性从事的工作。
在当时计算机时代尚未到来时,男士认为计算机编程只需要死记硬背。即使很多时候需要高级的数学知识,也被认做是“非智力的劳作”。于是他们认为,编程与编织相似,如果妇女可以操作纺织机,那么为什么不能是计算机?
这也导致最早的计算机程序员全是女性程序员群体。她们负责操作、编程、排除故障和组装新机器。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女兵们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可编程计算机:巨人计算机。
这台机器在军事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最显著的功绩就是破译了纳粹德国的密码,并为确定诺曼底登陆的具体时间做出了贡献。
为了纪念埃达·洛夫莱斯的贡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多个国家和组织设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奖项和学会,一位英国记者还创立了“埃达·洛夫莱斯日”,用以提高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上的形象。
然而到了现代计算机时代,处处离不开计算机时,唯独女性被排斥,程序员普遍是男性。
不仅程序员是男性,就连AI算法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当然,来源于人类的“喂养”,这也被称作“算法凝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纺织刺绣很值钱的年代,连刺绣都是传男不传女。
当纺织行业受到西方工业冲击,刺绣也有了机绣,手工刺绣才变成了百分之九十都是女性的状态。现代的刺绣传人都是女性在孤独守候着古老的记忆,但是若是你翻阅史书就能发现,许多刺绣技法传人曾经都是男性。
比如四大名绣的粤绣行业中,绣工大多数为男性,甚至对女性有较高的门槛。
是因为广州男性手更灵巧吗?
不是,是因为广州对外出口,刺绣非常受到西方商人和贵族的喜欢,比卖给国内更值钱。
清朝中期,广州刺绣行业内,男性绣工被俗称为“花佬”,并且这一时期也是“花佬”的兴盛时期。当时由于广州临海,粤绣的出口贸易活动十分频繁,可谓供不应求。因此粤绣行业十分兴隆,这直接地促使了花佬行列的壮大。
除了粤秀,还有蜀绣,和不那么出名的湖北汉绣曾经都是如此。
比如古代蜀绣也是传男不传女,在华夏蜀绣到目前为止的五代传承人中,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都是男性,第四代和第五代才多是女性,到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