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宙一人先到张家说明倩娘私奔一事,向张父道歉,结果张父也很震惊,原来倩娘并没有离开,其实一直卧病在家。
王宙带着张倩娘进来,才知道跟自己私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后,合为一体。
《倩女离魂》与之十分相似,人名与剧情小有改动。
李夫人之女张倩女与王同知之子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上京赶考,顺带拜访李夫人,李夫人表示“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为由,让王文举好好考试,最好考中举人再回来迎娶张倩女。
王文举于是离开李家上京,谁料到张倩女的魂魄竟然跟随着王文举一起上京。等王文举考中,外派任职时,张倩女与王文举同去外地任职三年,三年后王文举才带着张倩女回娘家,与岳母赔罪,张倩女的魂魄回归身体,合二为一。
。
“这后世人没有自己的脑子吗,怎么都学我大唐的?”李世民算是明白为什么天幕说大唐是文化巅峰,这巅峰的影响力可真是够久远的。
但是比起骄傲,李世民作为有大局观的帝王,还是有些担忧地。
“所有人都去重温以前的经典,都不创造新的文化,后世子孙学什么?”
“难怪宋元以后华夏开始走下坡路,脑子都没了,怎么不走下坡路。”魏征毫不客气地说道。
“宋朝有文字狱,明清也有,恐怕,不是不想创造,也许是……”
房玄龄说得算是委婉,但是后续大家都懂。
也许是,不能。
乔吉的《两世姻缘》源自唐朝的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中韦皋之事。
名妓玉箫与韦皋相爱,但是老鸨棒打鸳鸯。
韦皋一去不复返,玉箫相思成疾病亡,十八年后转世,再次与班师回朝的韦皋相遇。
玉箫转世为人重新找上韦皋,事情奇异惊动了皇帝,询问之后,怜惜玉箫两世深情,特此赐婚,得到了大团圆结局。
不好意思,咕咕很想笑,突然觉得皇帝好忙,忙着给这
个书生赐婚,给那个将军赐婚,看来元朝的皇帝挺喜欢当媒婆啊。
忽必烈:“……”
他完全没这个爱好!
哦不对,一般写前朝事,都是唐朝皇帝赐婚,比如唐宪宗。
唐朝皇帝:他们也没有这个爱好!
唐宪宗本人更觉得离奇,他贬白居易还差不多,什么时候给白居易赐过婚?而且谁家赐婚是赐妾的?各个官员那么多妾,他忙得过来吗?
后世的文人,真是离谱!
千年前,这是落魄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借着小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娇妻美妾贵岳父,金榜题名儿女双全。
清代戏曲作家兼理论家李渔道:“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此折之难,在无包括之痕,而有团圆之趣。”
卫俪在《古典戏剧中的团圆现象研究述评》中写道:“从元杂剧开始,中国古典戏剧中90%左右的作品以大团圆为结局。”
从元杂剧开始,华夏的戏曲、包括现代的影视剧,大团圆结局就成了主流。
相比之下,明清四大名著反而是异类,不然怎么说名著就是名著呢,用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让人解读千年依然喜爱。
“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关汉卿来了精神,他也写了悲剧,可悲了,演员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成一片,的确很震撼!
除了这些参考前朝文学作品的大团圆戏曲,元朝当然也有悲剧。
元杂剧有四大悲剧,分别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窦娥冤》该剧剧情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有真实的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比较简单;后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原型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两出悲剧看名字大家就比较熟悉,再说说另外两个,虽然看起来不熟悉,咕咕介绍一下就知道,也是经典题材。
《汉宫秋》写得是面对匈奴威胁,汉元帝不得不送爱妃王昭君出去和亲的悲剧故事;
汉元帝刘奭:???
王昭君什么时候成自己爱妃了?她在和亲之前就是一普通宫人,自己都没印象,怎么就成爱妃了?
谁家送人和亲是送爱妃了,这跟送自己妻子给别的男人有什么区别,这些同为男人的戏曲家怎么想得!
汉元帝再荒谬也是男人,也有些想骂人。
《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
李隆基已经有些麻木了:别骂了别骂了!还写成戏曲骂,那岂不是全天下、世世代代的人在骂?!
关汉卿写了《窦娥冤》的同时,也创作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闺怨
佳人拜月亭》等喜剧,还粉墨登场亲自上舞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