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吉林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

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第1页)

元朝,是一个非常重利、重实用性的朝代,在文化上就显示它更在意能治病的医学、能带来更多赋税的商业,对儒学的文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科举次数有限。

那么大量的文人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是隐士;

“这蒙古人动不动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刘邦对隐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隐士是不愿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遗民,包括前朝的宗亲贵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觉得前朝更好的文人,这一种随着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汉初也有不少隐士,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出山做官。

刘邦只要一想宋朝那么重视文人,到了元朝突然连科举都不开了,就幸灾乐祸地看笑话。

这元朝的隐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们听到“儒吏”,比听到元朝不开科举还要愤怒。

不开科举可以理解为蒙古人重武轻文,没文化还不重视文化,但是文人去当小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时期,有些举子被安排到地方上当“吏”,是宁愿辞官不去,也不会去当“吏”。

——这也就是《人虎传》类似的故事。

对讲究颜面的世家来说,一开始当“吏”,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这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从下往上升。

宋朝时期,金陵李恒虽然是进士出身,因为贫困给小吏凌立义的父亲写了墓志铭,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个唐宋,“吏”无品级,文人一向鄙薄,称之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运直呼小吏:“谁能做小吏,走风尘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贵儒而贱吏”。

然后到了元朝,儒生想进官场,普遍得从“吏”做起:“吏出于儒,儒吏合一”。

还有一部分,就是进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学作家,从文人雅士中分离出去,从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创作中,创造了俗文学的辉煌。

这就是“元曲”辉煌的原因,也叫做“元杂剧”。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文人由雅入俗?

他一直很喜欢戏曲,甚至自己还会亲自扮成丑角上台演出,还在宫中设了梨园和诸多戏子来演戏。

但是天幕骂他奢靡的次数太多,现在再那么大动干戈一定会被大臣上谏,不如,让文人去写?

民间戏剧文化发展起来了,自己直接去看,岂不是美哉?

华夏古典戏曲发源于先秦,至宋、金时期,宋杂剧、金院本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到了元朝,杂剧大盛,迎来了第一个戏曲高峰期。

因为大量文人的加入,元杂剧的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出现了历史戏、公案戏、神仙道化戏等,爱情婚姻戏是元

杂剧中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在元朝以前,唐宋文人很少下顾戏曲,到明朝,创作戏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书斋里,元朝杂剧作家流连于秦楼楚馆,以一种“戏玩”的态度参加书会,许多后世的名家都是“书会才人”。比如马致远就是元贞书会才人,还有“玉京书会”“武林书会”“九山书会”等等。

书会才人是一个固定创作群体,里面的浪子们以自己的浪子生涯自豪,“浪子”这个在宋朝为士人所不齿的头衔,在元朝引以为荣。

关汉卿一边搂着一位名妓,喝着名妓送来唇边的美酒,哈哈大笑:“我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他状若癫狂,但是一声豪气让名妓眼露欢喜,顺着关汉卿的词唱起曲来。

“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自己拿起酒壶,在名妓的环绕中自顾自唱起了主角戏:

“我要占排场风月功名首!”

从时代背景来说,元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医学很多方面,盛世时期并不差。乱世就不用说了。但是元朝的乱世,格外多。

除了常年征战,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本身的问题——元朝没有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这也就意味着,元朝的中央核心,依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汉人想要掺和进去,可能还没发达就已经死翘翘了。

而且元朝的汉人想要走仕途,从儒吏做起,也只能止步于四品。四品以上,尤其是在元朝很有权力的宰相,我放一下名字就能看出,全是蒙古人。

“哎,当官难,不当官也难,这世道,哪里都不容易。”

刚刚辞官的王实甫很能体验天幕所说的政治动乱。

在蒙古人当权的元朝,汉人是饱受歧视,非常不容易的。

书友推荐:无敌六皇子还珠之含玉婚色糙汉,芭蕾鞋林阳苏颜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重生知青:我的火红年代花开百年反派:女主不听话有啥子办法?龙王令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异界游戏制作人玫瑰头颅春盼莺来苏霞老王四合院中的路人下雨天伺机而动六零寡妇再嫁晋末长剑
书友收藏:她是儿媳公媳高十三幺青云之驭娇红人开局萌男变身美少女八零掌中娇浪漫时光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破云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综穿之我只想过享福生活桌边[校园]缘分似梦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绝色佳人官家天下综影视之一下就拆了官配我的绝品老师风水之王超品神婿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