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间这些赤脚医生哪里能比,知道一两个方子就能行医,家里有一本半本医书都可以当传家宝了。”
一句话说得这几位熟识的同行相视苦笑。
别说他们,就算是他们那些更厉害的师父,都不过是靠着一两本医书自学或者家传的经验积累成为的大夫,哪里有太医署那么专业那么细致分科。
如果不是天幕介绍的如此详细,许多民间的大夫根本不知道还可以分科学习。家传医学向来是有什么教什么,祖辈擅长什么教授什么,遇到什么病人治疗什么。至于什么草药种植栽培,同样是要学,有弟子的弟子帮忙处理,没弟子的请药童或者干脆自己动手。
他们也知道有些药材处理不好会影响药效,只以为是经验不够,哪里知道太医署连这都可以学。
一位年长一些的大夫羡慕地看向长安的方向,向往着太医署的藏书:“太医署一定有很多医书吧!”
如果可以,他多想把自己孩子送去太医署。
另一位直白点的大夫直接说了出来:
“真好啊,如果我们民间大夫也能进去学习就好了。”
脾气暴躁一点的大夫嗤笑一声:“想得美呢,连科举都是贵人的事,这种给贵人看病的太医署肯定都是贵人的后代。”
一席话,虽然不中听,但却是事实,顿时说得友人齐齐一叹:“哎!”
这太医署再好又有什么用,他们这些乡野大夫又没法进去!
为了便于学生识百草,太医署在长安附近开辟了300亩药园,“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使学生能“辨药形,识药性”等,与现代医学院会在学校种植中草药相似。
药园的经营者也需要接受教育,药园生要学习《本草经》及草药的采集、栽培可生,并且有权利使役补助性劳动力药户。
药园师定员2名,药园生定员6名,药户75户,从中选37丁一年轮流进行劳役。
“乖乖,后世种植草药也要服役。”
大秦,一些老秦人感慨。
也就是天幕来了,让陛下知道黔首压力大,减少了许多徭役,分批缓缓进行,还增加了粮食和工薪待遇,才让老秦人的徭役压力减少了许多。
但是一听到服役,潜意识还是有一些阴影。
有家里人口多的黔首叹气:“我倒宁愿去药园子里服役,还可以认认草药,回头自己野外见了也能才回来,遇到家里人生病救个急。”
“可惜,我大秦没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次过后说不定就有了。”
“若是有了,我们一起去当药户,也方便互相照顾。”
说着说着,几户邻居便约定起来:
“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大唐太医署不仅命令要求了主修和辅修的医学书籍,内容,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长期的修习年
限,还有对教师的品德要求和课时要求。()
比如说,要求博士授课时必须依据原文讲解,规定了博士、医师等不同教师的束脩礼仪,规定了考查和成绩评定的方式,还有医学生的假期,比如旬假、田假、授衣假等等。这些统一以中央典药寮的教授方式为标准。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再对比一下一段话就可以概括完的女医,发现了差异了吗?
大唐的太医署,已经有了现代医学院的雏形,接近古代的官学太学,师资力量、授课教材、需要的药材等教具,都非常成熟了。
但是相比之下,女医仿佛是那些医博士在外开的私人辅导班,看起来好像也有一样的名师口授知识,但是完整的教学体系是没有的。
大唐的官员被说得脸红,深宫之中的女医同样议论了起来。
有胆子大的忿忿不平女医甲:“没错,这就是欺负我们是女子!”
也有性子柔弱的女医乙对比一下后世,自己找安慰:“我们已经比后世那明清女子好多了,起码不用缠足不用殉葬。”
女医丙:“后世也没有女医。”
女医甲立刻纠正:“宫中没有,民间有,大明有谈允贤,可厉害了!”
她说着开始掰着手指数起来,“宋朝还有张小娘子!清朝有曾懿,都很厉害!”
女医丙又道:“那大概是家传的。”
女医乙有些被女医甲的话语影响,小声道:“后世没有官学学自家医书都能成为名医,我们好歹比民间的赤脚大夫好吧,也未必不能成为女名医。”
女医甲连连点头,握拳给自己打气,也给其他人打气:“我也要成为大唐的谈允贤!你们也不能放弃!”
她拉着同伴女医乙、女医丙:“以后你是大唐的张小娘子,你是清朝的曾懿,我们一起当女神医!”
大家被说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