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秦汉时期才开始出现商人“其人甚可贱”,在后期商业和商人的地位起起伏伏,但都被限制诸多,士大夫投身商业再也不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景象了。
。
明朝时期,知道朱元璋重本抑末政策的朱棣偷偷去看朱元璋。
不知道天下商人知道先秦时期连儒家都不是那么反对商业会如何?
不知道父皇又会如何对待那些可能有意见的商人?
还是强势镇压吗?
朱元璋的心毫无波澜,他连海禁都解了,再解除重本抑末算什么。
大明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在江山社稷面前,哪怕是老朱自己的脸面,也没那么重要。
只是看到老四鬼鬼祟祟的眼神,朱元璋一脸嫌弃。
别人的儿子那么英明神武,像李渊的儿女,都那么优秀,自己的儿子怎么这么猥琐!
“老四,闲的没事干就去抄天幕。”朱元璋面无表情,给朱棣立刻安排了事情。
朱棣:好吧,老父亲又生气了。
不过这个态度,看来有戏?
在学派林立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代学派也不止百家,除了耳熟能详的儒墨兵法,还有一个从微观经济角度探讨经营
管理问题的学派(),商家学派。
商家学派?()_[((),也称“货殖家”或者“治生家”,自成独立学派,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这个学派,以白圭、范蠡为代表,后来被司马迁称呼白圭为“治生鼻祖”,这里的“治生”意思是经营管理。
不同于管仲的改革法制,用经济实行贸易战来攻击国家进行称霸事业,商家学派并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处于富贵也能及时抽身去民间经商,主要就是设学授徒,经营致富。
比如白圭,被后世尊为“商祖”,曾经辅助魏惠王,官至相国,还帮魏国治水,解决了魏国都城的黄河水患。但是最后弃政从商;
范蠡,被后世尊为“商圣”,曾经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官至上将军后依然辞职归隐,到哪里都能大赚特赚。
从现代的角度看,商家学派已经有一些比较先进的商业理念。
比如,强调“时”。
白圭提倡“乐观时变”,范蠡提倡“与时逐”,就是要重视不断变化的市场上带来的经营机会。
先秦时期的商业,因为生产力的局限,主要是交易农产品以及由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手工业品,这些商品本身就会受到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限制。
所以,商人要选择好的时机投机和买卖。
。
白圭在民间行走,看到秋季丰收的景象,主动与农人搭讪:“今年的收成不错。”
农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挠挠头:“嘿嘿,是。”
白圭耐心地与农人一番攀谈后,拉拢了双方的关系后,才直奔主题:“交完税还有多余的粮食,卖吗?”
农人倒也没有拒绝,他看着白圭不凡的气度,心里有了些许期待:“怎么,你们要买?”
白圭:“得看你什么价格。”
“嘿嘿,这个数。”农人就住在都城附近,买卖过粮食,对粮价还是熟悉的,闻言直接给出一个数字,本以为这贵人很好说话,谁知贵人似乎有些抠门,拒绝了:
“太贵了。”
农人连忙道:“我家粮食种的好,你看,这颗粒饱满着,大的很。”
白圭又一番讲价,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找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即将谈拢之际,又道:“我多买点,你给便宜点。”
农人今年实在是丰收了,想趁机赚钱,最终还是谈妥了价格。
白圭最终来收粮时,带着自己的商队。
一方面是为了运输农家的粮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卖货。
白圭让商队的人与农人往车上搬运粮食时,农人恰好看到了车上的新货物,一下子眼睛就直了:“你这丝织品看起来不错,像是绸子。”
“您眼力真不错!”白圭恰似不经意般漏出几匹布,重新盖好,“上品的丝绸,刚收的,不便宜呢。”
“还有这漆器,看风格,楚国的吧?”
“是,楚国贵人用的,可贵着。”
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