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的特点,就是开放,创新,扩张
阿拉伯地形特殊,一半是沙漠地区,一半是滨海山区。二元背景也决定了他的文明是二元分裂状态,分为游牧人和定居者
“游牧文明,是匈奴那种吗?”心心念念打匈奴的刘彻脑子转的很快,“定居文明是我们华夏的农耕文明?”
“地理环境还会影响文化,匈奴人总是劫掠大汉,是不是匈奴人不是不想种地,是种不活?”崇尚教化之道的董仲舒的注意力落在另一点。
地理决定文明,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是不是换一个环境会直接改变文明?
前期,处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社会末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轻视商业,以牲畜产品为主
而生活在沙漠边缘、与波斯或者罗马接壤的定居民以农业和商业为主
所以,阿拉伯一直很重视商业,尤其是海上贸易
穆罕默德曾说:“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实奴仆”
《古·兰·经》也明确规定鼓励和保护商业是所有□□必备的义务和道德。随着帝国的形成,商业贵族也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
唐朝时期,商人们羡慕的看向天幕。
大唐虽然也有和胡商交流,但是门阀世家瞧不起商人,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完全堵死了上升的途径。
李世民有些心动了。
贞观初年,人口稀少,经济还在缓慢恢复中。
如果经商可以让国库充盈,可难道不会影响农耕,动摇国本吗?
看着满朝文武,李世民有些遗憾:“可惜了,没有管仲,也没有桑弘羊……”
大唐的人才,还是少了些啊!
阿拉伯人大力发展航海业、造船业和帆船驾驶技术,航海造船技术在当时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后来还反过来影响和促进了唐宋朝时期的海船发展
阿拉伯人信仰知识,商人会有意识的记录途中的地理风俗习惯等,海员在海上会研究和详细记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留下来大量的旅行笔记和地理书籍,是珍贵的海洋地理资料
“他们的商人识字,能写书,恐怕也是贵族之后。”大唐的酒楼里,靠着窗坐着两位穿着华贵的商人,从服饰上看,便知道不是小商小贩,小有资产。
小有资产又如何,没有地位,另一位圆胖的商人冷笑一声,给自己斟酒一杯一饮而尽:“哼,大唐不允许商人参加科举又如何,我们自己写书,同样可以青史留名!”
大胡子商人叹气:“前面那么多写书留名的,可没有商贩。”
圆胖商人不服气:“吕不韦不就是?”
“那怎么一样……”
古代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写有《伊本·白图泰游记》,记录了在华夏的所见所闻,还特意介绍了海事方面的法律条例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艾布·载德·哈桑·西拉菲等写有《中国印度见闻录》,在书中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对比,并且盛赞中国
“商人!是商人写的书!”圆胖商人顿时激动了。
“我听到了,还是两个人一起写得。”大胡子也被激励到了,拉住圆胖商人的手,他俩是同族,也是一起做生意的老搭档,“我们也可以!”
“这书不但可以传给我们的后世子孙,还有机会传到千年以后!”
情绪激动之下,没控制住声量,酒楼里大少人听到二人的话语。
尽管有世家公子嘲笑他们痴心妄想,但是商人就没有脸皮薄的,就当没听到。
听到商人也可以写书传到后世,还传到国外,这一刻,不少商人心动了。
为了方便经商,商人哪怕不能参加科举,多少还是识字、会记账的,虽然文采可能没有世家公子那么好,但是天幕也说了,主要是记录所见所闻,介绍他国的地理风情,这个有内容就行了。
实在不行,请人润色嘛,寒门子弟还帮人写信挣点米粮钱呢。
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著有《道里邦国志》,在里面称呼华夏为“汉府”,记录了华夏的港口、饮食、城市和特产等
阿拉伯著名学者伊德里斯在其地理书《云游者的娱乐》里记录了华夏的地理,记述“中国面积广,人口多,多良港……”
学者麦斯欧迪在其代表作《黄金草原》里写了一个有关中国国王的动人故事
文学家贾希兹在著作《突厥人的功劳》赞美华夏人的工艺,在《贾希兹文集》里详细描写了中国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穿丝绸衣服,不戴头巾,主食是大米,喝得饮料也是稻米发酵而成的,没有葡萄酒,用米酿醋造酒等等
天幕下,不同朝代的商人开始奋笔疾书,不识字的让小厮记录。
写兵书诗书他们不行,这种记录民俗风情记录民间故事的,他们走的地方多了,还是可以努努力的嘛!
谁还没有个青史留名的野心呢!
大家都熟悉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多次提到中国生产的物品
这一切都说明了阿拉伯与华夏的密切往来,也说明了华夏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深远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