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嬴政正在宴请众博士。
首席博士周青臣刚站起来吹捧嬴政一统天下、驱逐匈奴的功绩,淳于越便起身泼冷水,同时大声斥责郡县制。
“分封制为祖宗之礼,礼不可废!”
周青臣被淳于越骂做奸臣,不悦地反驳道:“诸侯并立的局面刚刚结束,博士已经忘了诸侯们是怎么来得吗?”
“商、周礼施行分封制才延续千年,乃是正统!”淳于越为儒家在朝堂上的领袖,看到领袖受到质疑,其他儒家博士也开始激烈反驳。
“陛下乃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帝,施行开天辟地第一个新制度有何不可!”
淳于越:“周王室分封子弟、贵族、功臣辅助王室,若是不分封,若是出现田氏代齐的情况怎么办!”
你来我往的驳斥声中,位于上首的嬴政面色越来越沉。
原本他大宴群臣是心情不错才有的举动,没想到淳于越这时突如其来的斥责上谏,让嬴政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李斯察言观色,见到嬴政不悦地表情,心里蓄意已久的念头顿时通达。
他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陛下,臣请求,焚百家之书,以统一思想!”
。
未央宫,刘彻正在因为马邑之围的失败大发雷霆。
元光二年,饱受匈奴之害的刘彻发誓拒绝和亲,要通过战争一血白登之围的耻辱。
尽管朝臣大多数反对,御史大夫韩安国以高祖白登之围的失败来拒绝出兵,王恢以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抵抗匈奴来争辩。
韩安国不知,白登之围在刘彻看来,正是需要雪耻的黑历史,越提越想出兵。
在一番唇枪舌战后,刘彻选择采纳了王恢诱敌深入的计谋,任命王恢、李广、公孙贺等将军,前往马邑来一场诱敌歼灭战。
起初,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大批财物,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
可惜,诱敌的商人演技不够,军臣单于很快发现大批的牛羊却没有牧羊人,后又抓捕汉雁门尉史审问,立刻审讯出来汉人的计谋,当即给尉史加封为天王,立即撤军。
而等王恢得到匈奴撤军的消息时,一切已经迟了。
汉军出动三十万精兵,一路上消耗大量的粮草辎重,最终却无功而返。
马邑之围的失败后,这次朝会上,刘彻心情沉郁。
战败的压力,粮草消耗国库空虚的负担,让刘彻既不甘又愤怒。
屡屡争锋后,刘彻选择了让王恢背黑锅。
他看着负荆请罪的王恢,再看着朝臣们对战败的后果争论不休,冷酷地宣布了王恢的未来命运:
“王恢临阵脱逃,来人,将王恢下狱!”
。
太极宫,李世民刚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李渊不情不愿当上了太上皇,父子俩关系微妙,朝廷中原属于李渊的一派与原属于秦王的一派同样关系微妙。
再加上还有曾经的太子旧臣,李世民这位新皇做得压力极大,看着众臣言不由衷的吹捧与冷眼旁观的冷漠,明显对新上司还在试探观察期,李世民有些心累。
内忧还未解决,外患又起。
突厥的颉利可汗趁虚而入,兵临城下。
尽管李世民机智地布下疑兵之阵,又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大臣,亲自渭水河畔,与突厥人签订下了《渭水之盟》,暂时稳定敌人,让突厥人退兵离开,但是这对李世民皇位的稳固显然是新的挑战。
李世民能清晰地感觉到,人心动荡,表面压抑的平静下是暗潮汹涌。
李世民的目光从众臣一一扫过,抬头看向殿外一碧如洗的天空,第一次露出疲惫:
难道他杀兄逼父退位,真得是激起众怒万民不服吗?
。
洪武年间,朱元璋正在奉天殿与大臣商议禁海之事。
张士诚、方国珍战败之后,余部逃到海上,时不时骚扰大明百姓继续作乱。再加上邻国的倭寇之患,朱元璋派出使者谴责多次也没有结果。
张、方余部甚至勾结上了倭寇,狼狈为奸的骚扰侵犯沿海百姓,劫财掠夺,屠戮百姓。明军不擅海战,多次打退后都被对方逃到海上,下次继续卷土重来。
朱元璋决定,直接实施海禁。
在朝堂上,朱元璋连下几道圣旨:
禁止渔民私自出海,禁止渔民私联诸国,禁止两广、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渔民私自出海进行贸易,禁止民间百姓使用番货、番香,也禁止外国民间商人来华贸易。
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认可朱元璋的海禁贸易,尤其是来自闽海地区的士大夫。
他们据理力争,试图说服朱元璋开放商贸。然而,闽海地区的文人本就稀少,在朝廷上力量单薄,根本无济于事。
朱元璋进一步实施海禁政策,颁布新的政令:“关闭市舶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