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因为重视士兵,饮食比较丰富,每天能获得163克肉食,还能分到110-190克豆子食品,44毫升橄榄油和540毫升的果醋或者果酒。
不过跟大唐相比,都是逊色许多。华夏不愧是美食帝国,军粮的种类还是很多的!
李世民被以一个从没想过的角度,夸得身心舒畅。
没想到军粮原来也是大唐的最好,没枉费国库往里面投钱,砸的不亏,果然对战斗力很有帮助!
朝堂之上的武将各个眉飞色舞,仿佛自己被夸奖了一般。
一个个开始挑剔其他国家:“秦汉的太单调,太少了!”
“陈国那什么鸭肉包饭算什么,怎么也得牛羊肉米面饼都得有!”
“西方那面包都可以当棍子打架了,一看就不好吃!”
“都打仗还分
豆子,太抠了吧!最讨厌吃豆饭了!”
嘿嘿,他们大唐,不仅骑兵最强,军粮也是最丰盛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盛唐就是最强的!
。
原本出了名的大老抠朱元璋,开始有了攀比心。
朱元璋的抠,不仅仅体现在官员的俸禄几乎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他对自己也比较抠,当皇帝后和皇后依然过得比较节俭。
但是在该大手笔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有大局观。
比如普法,比如发展火器,比如现在看到军粮原来也能提升士气,朱元璋毫不犹豫下令:“日后准时发兵饷,给士兵吃好点。”
他的圣旨一般都比较朴实,都是大白话,但是老朱的杀心和杀戮手段让大臣也不敢小瞧。
这一道圣旨下下去,就意味着,底层士兵的生活会得到改善。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目前只是暂时的,首要解决的,还得是国库问题。
“挣钱啊,挣钱……”朱元璋看着一群不争气的儿L子就来气,一群只会花钱的家伙,都不会往自家捞钱,真是废物!
其实干粮难吃,是故意的。
真正影响前线伙食的,主要是后勤运输能力和战场局势。
如果战场形势紧张,根本没时间开火,那就只能啃干粮。而干粮是发给士兵自己保存,主要要求就是干燥耐存储,吃起来方便。为了防止士兵提前把口粮吃光,制作的时候就会故意做的口感难吃,能饱肚子就行了。
如果太好吃,一天就炫完,后面吃啥。
在大军开拨之前,将军会特意叮嘱士兵带好自己的干粮,如果没带上有相关军法处置。
但是带上,一天吃完,其他人是没有义务让给你的。这个时候,“难吃”就是最大的优点,能保存的更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吃。而士兵自己的干粮,本就是预防万一,不到紧急时刻不会使用。
正常时候,大军休息,都是伙头兵去安营扎寨,然后架锅做饭。一个作战基本单位,类似现代军队的一个“班”,围着一个锅,开火吃饭,所以就有了“一伙”的说法,“一伙”的起源就是行军时候围着“一火”吃饭。
等吃完饭结束,把锅拆了,火熄了,就叫“散伙”。
宋元时期,“散伙”这一军用词汇流传到江湖上,有了所谓的“入伙”,也就有所谓的“散伙”。
明清时代,盐商、晋商开始用“散伙”来表示生意结束。再后来,这一用词衍生出了团体、同窗、朋友分别时的用法。比如在《西游记》里,猪八戒常挂在嘴边的“散伙”。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人。
大唐的名将太多了,尤其是贞观朝,没灭过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贞观名将。不过,今天咕咕来说一位经常被忽略的名将。
十大军神的李靖,也是在后世演义里成了神仙的一位特殊人才。
民间戏曲里,给李靖安排了一个“红拂女”,有了“红拂
夜奔()”的风流故事:
明朝小说《封神演义》里,给李靖改了另一个身份:吾乃托塔天王,李靖!()”
让李靖多了三个儿L子,金吒木吒哪吒。
还有个一个骁勇善战能上战场也能怀胎两年的妻子,和一个琵琶成精的妾室。
。
大唐时期,在君臣的憋笑声中,李靖本人:“…………”
后世编故事能不能靠谱点,好歹写他真正的妻子儿L子,这编出来的都是些啥!
连琵琶成精的妾室都来了,这让他以后怎么面对琵琶!
作为名将,首先给大家列一下李靖的主要战绩,非常显赫,以致于曾有他的粉丝认为他超越了卫霍。比如他的粉丝李渊。
公元618年,李靖仅仅只用两个月就平定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萧铣,接着平定岭南,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
公元621年,辅公祏造反,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献计李孝恭,被采纳后平定了辅公祏。
公元630年,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颉利可汗败逃。李靖后来趁颉利可汗放松戒备之际突袭,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逃走后不久被俘,东突厥灭亡。
公元635年,李靖不顾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吐谷浑,后灭吐谷浑。
。
李世民看得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现在的心腹大患东突厥和吐谷浑竟然都是被李靖灭掉,高兴地道:“药师不愧是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