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之后,宋襄公不仅自己身受重伤,还受到巨大刺激,回去没多久就去世。
从此,宋国失去了争霸实力,开始衰落。
。
在现代人,或者是春秋以后的武将看来,宋襄公都很迂腐。
但这正是春秋时期的“礼”。
按“礼”,就是两军对垒之前,先下战书,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开战前,将军有足够的时间排兵布阵,完成之后,双方鸣鼓开战,这才光明正大地有序对战,并且不能使用阴谋诡计,只能凭实力战斗,还不能重复击伤一个士兵两次,等战争结束后有序退出,不能再次追杀。
距离春秋算是最近的秦朝,百家中的儒家人依然在称赞宋襄公的仁善,一边顺势骂两句:“楚蛮夷也!”
春秋时期,楚武王:没错,吾蛮夷也!
蛮夷又怎样,楚国是胜利者就够了哈哈哈哈!
春秋到战国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从“礼”到“诡”。不再拘泥于礼,也不再拘泥于贵族。
春秋末期,战争从北向南发展,由于南方的丘陵沟壑多,原本的车站形式逐渐被徒步战所取代。在徒步作战中,有许多近战
和冲锋,短武器成为了步兵的首选。
战国时期,骑兵开始登上战场,战争向骑兵野战方向发展,战车基本废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魏武卒、秦国锐士、赵武灵王的骑兵,战斗力都非常强,
这个时期没有战争规则可言,一切为了胜利,可以伏击,可以闪电攻击,可以不宣而战,也可以宣而不战。
比如赵奢封君之战-阏与之战,先是佯装安营扎寨,后是千里奔袭,占据险要,杀得秦军措手不及。
武林高手这样的存在,若是生在春秋时期,十分有用。但是需要注意,春秋时期的战争因为局限于贵族,人数不多,持续时间也不长,比如晋楚城濮之战前后也就一天的时间,吴攻入楚都之战,前后也不过十天左右,个人武力在这个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到战国时期,战争人数增多,持续时间变得极长,比如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
长平之战不仅仅死伤人数众多,也是一场著名的歼灭战,奠定了大秦统一的基础。
从白起开始,华夏正式进入了歼灭战的时代!
不过,今天先说伊阙之战。
秦昭襄王十三年,魏冉举荐白起代替老将向寿攻打韩国重镇新城。
这也是白起的第一次领兵出征。
原本,这应该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攻城战,白起很轻松就拿下了新城。
但是,对手太怂也能怂出新的成果。
韩国与魏国合作,两国集结了大军24万,反过来包围秦军,想要以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来消灭白起率领的秦军。
“24万大军?”得知被两倍以上的敌军包围了,寻常的将领可能是立刻避其锋芒等待援军。但是白起反而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要吞下韩魏联军!
“人越多,声音越杂,韩魏真得能彼此信任的合作吗?”
白起带领大军驻扎在伊阙,与韩魏对峙着。
表面看起来是秦军被包围,白起被迫驻扎在伊阙等待救援,事实上白起根本没有老实,一直在暗处派人搅动风云,挑起韩魏的矛盾。
“将军!韩魏起冲突了!”
白起站在高处,往下看着韩国与魏国的军队布阵,发现韩国耍了点小心机,故意躲在魏国军队后面,看起来像是要让魏国顶包。他就知道,两国一定会有矛盾,派探子去打探消息,果然得到双方互相推诿的结果。
韩国势弱,虽然请来魏国援军,但是魏国心思也不单纯,要求韩国打前锋,韩国又不舍得自己的兵力,互相交锋、推诿,以致于迟迟没有对秦军发动攻击。
“他们不进攻,我可等不及了。”白起招来部将,一番吩咐。
趁着韩魏不和,白起故意摆出阵仗,对着韩国的军队排兵布阵,作出要攻打的姿势。
在背后,白起抽调兵力,攻打魏国主力部队,魏国毫无防备,被打的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之中,迅速惨败。
而韩国军队还没打,就被秦国打魏国的架势吓到了
(),军心涣散开始哗变自乱阵营?[((),最终被白起一起攻下。
。
看到曾经的老对手,嬴政很有话说:“韩国魏国人才不少,可惜国君昏庸无能,既不能信任大才,又很多小心思,亡国不冤。”
不过,还是得感谢韩魏的大才,大秦用的很好,特别好用!
秦国所有的纵横家,都来自其他国家。
魏国过来的公孙衍、张仪、范睢,楚国过来的甘茂,齐人陈轸、吕礼,赵人楼缓,燕人蔡泽,悉数来自六国。
其中,魏国来的张仪、范睢对秦国一统天下的发展起到了“分水岭”式的作用。
还有魏章、李信也是魏国人,主持修建郑国渠的郑国,是韩国人,还有韩非,虽然韩非不愿意为秦所用,但是嬴政早在韩非入秦之前就看到过韩非的书籍,治理大秦很好用。
再看看面前的百家大才,曾经也是六国之人,现在都是大秦人,嬴政的心情更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