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华夏古代帝王里唯一一位亲自培育出高产水稻的育种专家,也正是康熙皇帝亲自培育的水稻,终结了古代史上长城以北不能种植水稻的历史。
古代许多帝王都有在皇宫中单独开辟农田来
提倡农耕的习惯,
康熙也不例外,
他在宫中有丰泽园,种植了来自全国各地省份进贡来的稻种。
但是不同的是,康熙的亲力亲为,不仅仅是提倡农耕,还开始培育良种。
康熙二十年,玄烨去丰泽园查看稻田收成,现了一个抗寒高产稻种。
康熙开始就这个现,用了十年的时间反复试验研究。
等到证实“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时,康熙才确定为一个新品种,这时,便开始在承德避暑山庄试种,由相关官吏负责看管。
等到丰收之后,康熙亲自试吃,并且赐给百官食用。
据史料记载,“御稻米”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早熟,比一般稻种早成熟两个月;第二个特点就是好吃,康熙自己说“气香而味腴”,他从康熙二十年开始就一直食用。
之后,康熙每一季度都从他的试验田中挑选耐寒、早熟、饱满等具有优良特性的水稻种子,然后进一步培养、筛选,直到全部都符合要求为止。
——这种培养新型植物的方式在1856年被西方植物学家维尔莫林先提出,被称之为“单株选择法”,也就是说,康熙的这个技术领先西方14o多年。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第二十章《人工选择》中,就清晰地记录下康熙皇帝现并培育良稻的过程,对于康熙皇帝的智慧大为感叹。
起初,因为“御稻米”产量不足传统稻米,每亩产量不足1石,大臣们有些犹豫要不要推广,直到现该稻米成熟时间更短,可以一年两熟,作为双季稻推广,最终使得种植水稻的百姓亩产提高三倍。
“高产啊,高产。”玄烨眼红地看着现代杂交水稻的产量,用手轻轻在膝盖上拍打着,片刻后下定决心。
“农业学堂之事没那么简单,先从已有的条件开始,朝廷也设立农学奖项,先吸纳民间农学人才,共同研御稻米。”
说着瞅向几个儿子们:“你们都别闲着,这一期天幕说了如此多的农学之事,回去给我写学到了什么,朕明天要看。”
学业一向繁重的阿哥们不管面上如何,心里齐齐吃了苦瓜似的。
这写农学,他们该怎么写,写什么啊?
虽然康熙帝亲自育种,但是不代表每个阿哥都精通农事,写学到什么,明显不能随便糊弄。写得太假大空也不顶用,皇阿玛可不是好糊弄的。
阿哥们齐齐在心中下定主意:
这农事府中幕僚和母族贵族显然也不懂,还得自己亲自去看。
远的不说,母族的庄园,京郊附近的乡村,总可以去吧?
玄烨看在眼里,对儿子们的心思自然懂。
他没有明说什么,端起茶示意送客。
就是得让皇室真正的重视农业,重视农学,自上而下,那些官吏、商人才能跟着重视。
若是帝王都昏庸着,有人才也不知道重用,帝国同样没救。
每当想起天幕说过的大清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玄烨就深感无力。
但愿,现在救一时还有用吧!
【水稻,从华夏的河姆渡文化时期驯化现,经过一代代的农学家研究传承,最终走向全世界,成为全世界的粮食宝藏。】
【如今,在农学院里,依然有许多农学生,在为了这一粒种子费尽心血,在传递着这一粒种子,传递着华夏人的农耕文明。】
【这就是华夏的薪火相传,文明相继!】
古人集体感到荣耀!
从颁布过兴农政策的帝王,被点名过的古代农学家,历史知名的文人士子,到田间耕种的农民,经营过农副产品的商人,每一人都曾为这片农耕文明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而后世子孙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依然在继续传承着华夏文明,传承着农耕之下的祖辈精神。
【水稻是正规途径,但是也有许多,是非正常渠道传出去的。】
【华夏是世界植物的故乡,许多现如今你以为是其他国的特产,其实都是起源于中国。】
【比如号称新西兰的国果猕猴桃,谁能想到,猕猴桃的故乡是华夏,新西兰所有猕猴桃、包括后面培育的新品种金果,老祖宗其实来源于湖北宜昌?】
【下一周,将为您带来特别讲述——植物间谍,为您讲述那些,从华夏流传出去影响全世界的植物,以及,那些乱世之中偷盗华夏植物的植物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