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贵族又占据了最多的女性资源,底层男性活着娶不到媳妇,那么怎么办呢?那就死后娶。】
【明清时期,也是冥婚最为盛行的时期。】
【冥婚,指的是没有完婚的男女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其家人为其举办婚礼,然后合葬。】
唐朝百姓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就是互通婚书,然后迁坟合葬,再记名一个子嗣吗?”
按照唐朝的冥婚习俗,就是两家父母为两个未婚男女订婚迁葬。
因为华夏婚俗为的是传宗接代,冥婚没法传承子嗣,所以长辈一般会在最后告祭先祖的时候,领养一个孩子记名在死者名下。
在先秦时期,“冥婚”叫“嫁殇”,顾名思义就是死者的嫁娶。
到了唐朝才改名叫“冥婚”,从字义来看,就是去除悲剧色彩,增加喜庆氛围,将凶礼转变为嘉礼。
在唐朝不仅民间还比较流行冥婚,宗室也有。
比如懿德太子李重润死后,被唐中宗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史料中,关于唐朝冥婚的记载也比前朝要多。从现代掘的墓志铭统计,十一位冥婚新娘的家庭背景与新郎家庭背景大致相符,二位平民,八位贵族,一人是皇室亲属,可以看到皇室举办的冥婚也多余其他朝代。
此外也可看出这时婚姻以“门当户对”为主,哪怕是死后的冥婚也是如此,彼此相当。
【早在先秦时期受到殉葬制度的影响,已经有冥婚。那时只是单纯将两位死者合葬。但是因为儒家,比如孔子和荀子,是明确的批判过厚葬和人殉,合葬之风也并不流行。】
【唐朝时期因为胡俗开始流行,宋朝因为佛教火葬的影响衰落,元朝同样更崇尚天葬火葬之类,冥婚接近于无。】
孔子认为,除了纸扎的草人之外,以“木偶”来陪葬,都是“不仁”的,因为这太接近于以人陪葬。
荀子虽然坚持厚葬,但也是极力反对以活人殉葬。
哪怕是唐朝,也有儒生很明确的反对冥婚。只是大唐并不是独尊儒术,是儒释道三家并立,唐朝的宗室亲近佛教亲近道教的各有不少,儒家并不占优势,所以影响力不大。
宋朝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展成熟后,民间盛行写笔记野史之类。许多笔记小说里会记载冥婚,但是一般写得要么是前朝大唐的故事,要么写荒郊野岭偏僻山区的故事。真要查看宋朝古墓,反而很少很少。
——所以要去宋朝找冥婚,去文人的笔下书中找,冥婚故事相当的精彩,已经有了现代灵异小说的雏形。也或许,元朝时期的人鬼恋戏曲,就是宋朝民间志怪小说展影响之下形成的。
到了明清时期,老朱一边重儒家一边搞人殉,朝廷的文臣一边学儒一边学着人殉,也不怕读圣贤书时被圣贤们穿到明朝亲自演绎抡语。
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清都变成了土葬。宋朝从皇室到民间已经很流行火葬,皇帝们虽然没有火葬,但是皇室宗亲有明确记载有火葬。
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大明律·礼律·丧葬》里明确规定,凡是有丧事必须依礼安葬,不能火化,不能抛掷水中,也不能经年暴露不葬。
《大明律》对毁弃尸体也有更严格的规定,动辄杖刑流放,在高压政策下,曾一度盛行的火葬最终恢复为传统的土葬。
朱元璋可能是为了消除元朝的影响,经年暴露不葬是草原人会用的“天葬”,火化很明显是“火葬”,抛掷水中有些是少数民族的“水葬”,也有些是百姓无力安葬选择弃尸。恢复土葬从政治角度来讲,是恢复汉人的传统。
清朝入关以前同样是火葬,入关后汉化也开始土葬,也是出于统治的政治需求。
在上层也普遍土葬的情况下,也就影响的民间土葬,给了盗墓者盗尸者更大的机会。
【而到了明清,因为朱元璋开始重提人殉,民间冥婚开始复燃。】
【当冥婚遇上人殉,再加上女子要求守节,殉夫,你们猜合在一起会生什么?】
明朝时期,冥婚在以山西为主的北方颇为流行,后来北风南渐,南方也开始有冥婚生——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从新闻中看到冥婚的恶俗消息,偷盗尸骨、骨灰的恶劣新闻,这也是属于明清时候流下来的封建残余。
哪怕到现在,还可以搜到挖尸骨配阴魂的新闻,荆咕直接使用了现代资料,来反映古代的犯罪。
“山西11人团伙偷盗女尸配阴婚”
“河北父亲挖出女儿尸骨卖钱,恶魔杀害智障女性牟利”
“河南阴婚暗网:年轻貌美女尸1o万起,多人挖坟藏尸冰柜”
根据网络上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在河南省依然有土葬习俗的地方乡村里,多个乡镇盗尸案频,被盗尸骨皆为女性。在一份村民自行统计的失窃名单上,就有14户登记在册。根据长线调查,现这些被盗的女性尸体,大多数流入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被用于配阴婚售出。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然有盗墓盗女尸用作冥婚,有故意杀害智障女性人为制造冥婚新娘。
在明朝,还有更可怕的。
那就是故意在男子病重时订婚,美其名曰“冲喜”。
当男子去世,以明朝的人殉制度,女子要么选择一辈子守活寡,要么选择直接从死殉夫。
而荆咕之所以特意提出这点,就是因为明朝有许多真切的案例,从“冲喜”变“殉夫”,从“喜事”变“冥婚”,从“洞房”直接进“棺材”。
【当女子从小被困在家里,不允许受教育,不允许参与任何职业,女人仿佛成了一个行走的生殖器,除了生孩子什么能力都没有,就连尽孝也只能选择用自己——用自己的肉,这就不得不说说一下,宋明清的“割肉侍亲”。】
割肉侍亲,相传起源于介子推割股奉君,到重孝道的魏晋南北朝时,变成了割股疗亲。不过那时数量较少,唐朝时期也有极少量,但是那时记载的都是男性孝顺长辈。
到了宋朝,女性割股疗亲激增,并且对后世的明清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到明清时期女性孝行也有割肉疗亲的行为。
起初的割肉疗亲,与介子推一样,是割大腿上的肉,用作药引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