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只有落魄穷酸的人家才年年穿旧衣,去年的旧衣怎么好意思今年继续拿出来穿的?
启接着说道:
“像是蜀锦之类价格昂贵的料子,对贵族来讲就是消耗品,一季就要买上不少。太子殿下不妨从这些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拿捏小贵族,还能消耗大贵族的财力。”
多推出一些新的衣服样式,贵族就不得不提升更换新衣的频率,额外多买一些这种昂贵布料。
这个模式还可以套用到更多的地方上,启只是提供一个思路罢了。太子若能找到其他成本低廉的原材料,把它们摇身一变变成贵族必须花大价钱购买的消耗品,那是再好不过。
例如琉璃摆件这种能放很久不坏的,寻常时候就很难成为消耗品。可若是不断推陈出新,制作出新的摆件样式,情况就又不同了。
扶苏赞许地看向启:
“卿真乃大秦肱股之臣。”
他还没开始琢磨怎么打压世家呢,启先给他把计划续上了。
虽然世家成型并不只靠钱财,更多是在朝中形成权利关系网。但财力也是世家的一大优势,能削一点是一点。
扶苏问道:
“爱卿家中子嗣如今在朝中任职,不知官做得如何了?”
启没有姓氏,很难从名字来分辨哪个是他的儿女。扶苏也没闲到每个臣子的家世谱系都了若指掌的地步,只去刻意记过一些官位较高的臣属。
很不幸,启的儿子本事有限,目前还是个小官,在咸阳城中属于一抓一大把的那种透明人。
启无奈地摇摇头:
“劳殿下挂念,他们能力不足,臣也不指望这群臭小子能光耀门楣了。倒是孙辈中有几个看着不错的,过两年就能出来为大秦效力了。”
扶苏把此事记下了。
庶民出身还有能力、识时务的臣子数量有限,遇到一个都不能放过。哪怕日后他们会形成新的小世家,至少现在他们还是和世家站在不同立场上的,可以重用。
其余臣子聊尽兴了,回神才发现启挪到了太子身边。也不知道两人都聊了什么,看启一副悠哉吃茶的样子,想必也没说什么正经事。
众人说回正事。
隗状补充道:
“奢侈品只能从那些没有异心的贵族手里弄到钱财,若有人并不打算为秦效力,想必也不会追寻潮流,去购买那些物品。”
追逐潮流是为了往上爬,人家都不想爬了,自然会克制住购买欲。
扶苏却含笑摇头:
“爱卿此言差矣,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不是他们想不想的问题了。”
譬如吴芮,他之前已经积极主动地参与过了接驾的活动。在番县县令的心里,他就是一个为了能当高官努力在秦王跟前露过脸的人。
哪怕吴芮的本意是想来刺探情报,看看自己有没有反秦的可乘之机,那也晚了。
他给县令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为了不暴露自己,他就得一直装下去。如果哪天他突然不想往上爬了,县令一定会心生疑虑。
吴芮不见得愿意冒这个被县令怀疑的风险,很容易遭受调查从而暴露。哪怕他愿意冒险,要打消对方的怀疑他还得努力做出心灰意冷放弃官场的样子,这也不轻松。
而且,反秦之人其实更需要和那些大贵族打好关系。
一来把自己塑造成秦国的自己人,方便借势得到庇佑,护住家族。二来和贵族关系密切更能探听到第一手的消息,以便他们及时应对。
可若是不紧跟贵族的潮流,怎么和他们打好关系?
寻常贵族不往上结交,顶多是继续落魄下去。反贼不积极结交关系,等着他们的可能是哪天因为消息滞后,被秦兵围剿上门了才发现危险。
扶苏还记得上辈子项家能一直苟到始皇驾崩才跳出来闹事,就是靠着他们和当地官吏豪绅打好关系。一出现风吹草动,人家都会告诉项家。
不见得每个人都和项家一样有二心,里头肯定有人根本不知道隐姓埋名的项家是通缉犯。
他们只是十分寻常地和来往密切的家族分享最新消息,互通有无。项家却能从里头分析出最近可能有秦人来此地搜查反贼,然后提前跑路。
扶苏琢磨着,像这样的反贼家族岂不是一坑一个准?
他们肯定买东西买得特别积极,要是哪天意识到自己买不起了,为了豢养私兵坚决不肯再买,也会比旁人更加明显。
说不准还能逼出几个藏得深的苍蝇呢。
比如那种眼看着再不造反就没资本造反的,或许就会一不做二不休,提前反了。正好给各地的秦吏提供业绩,帮助人家高升。
散会之后扶苏就去把这个好主意分享给了父亲。
秦王政其实也听到了一些,但启小声说的悄悄话他没听见。见太子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地琢磨要怎么推行新的潮流花样了,秦王也不拦着他。
只是叮嘱了一句:
“不要在咸阳反复玩这一套,他们会察觉到的。”
在地方上反复更换潮流也就罢了,这本身就是大家说好的对策。可若是在咸阳也这么搞,被迫跟着一起花钱的秦国贵族必然要心生怨怼。
秦王政想提醒的是,太子你还记得你刚刚才答应大家这招不对秦人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