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特许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越过自己的阶层,使用更高阶者才能用的东西。
哪怕有了君王的特许,你也最好不要傻乎乎地使用。
有些君王跟你关系好的时候赐给你远超你这个身份能用的宝物、允许你使用更大的排场。等他看你不顺眼了,他才不会说这些都是我以前答应你可以用的,他只会抓着你僭越治你的罪。
别说臣子了,太子都着过道。
康熙的太子胤礽在受宠时可以随意使用帝王才能用的东西,然而康熙想废太子的时候,这些就成了太子不敬皇父的罪状。
魏侯得意地冷笑:
“等着吧,赵高迟早会被处决。”
到时候他就可以一报这些年被赵高欺辱的仇了,他堂堂魏王,岂是一个小小宦官可以随便折辱的?赵高真以为他一点反抗的办法都没有呢!
魏侯不仅要给赵高送玉佩,他还要多送一些类似的东西。
区区玉佩怎么够呢,赵高最好多拿点。尤其是象征王侯身份的特殊物品,拿得越多他死得越快。
“也不知道秦王能忍他赵高到几时,不过只要我们不断添砖加瓦,肯定能缩短这个时限。”
赵高看不上魏侯的小聪明,自然不会发现魏侯在悄悄捧杀他。看在魏侯识趣的份上,赵高特意给对方行了个方便,让他能更快地联络到外界。
赵高甚至多给魏侯创造了几次联络外界的机会,想着让他尽可能多动用一些人手。太子不是要剁掉魏侯的爪子吗,只联络一次不一定能抓出全部的探子。
魏侯确实没有辜负赵高的期望。
毕竟现在不联络,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再联络。探子留着又不能干什么,还不如一次性全部利用上。
魏侯也担心时间拖久了,秦国到处筛查可疑人员,会把剩下的探子都抓出来处理掉。到时候可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陈县的守卫按照秦王政的吩咐盯紧了和魏侯有来往的人,果真顺藤摸瓜揪出了一大堆家伙。
顺便把各地帮助这些探子潜入关中的大小官吏也收拾了一波,替换上干净的人。
有些官吏刚开始任职的时候确实没有小心思,但是当官当久了,就不好说了。遇到有人塞钱请自己帮个小忙,顺手也就帮了,自以为不是什么大事。
人性如此,手里有了权利就难免滥用职权。能够维持住本心坚决不妥协的,少之又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上学的时候被老师选中当了收作业的小组长,某天好朋友跟你说我还有一道题没写完你最后一个收我的,难道你还会拒绝?
下一回其他同学给你塞一包小零食让你晚点收他的作业,或者只是单纯地跟你说说软话,你照样没办法狠下心铁面无私。
只是当个小组长就这么难以抹开面子了,更何况别的职位。帮忙只是顺手的,不帮反而会被指责拿着鸡毛当令箭。
换到别的官吏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些探子拿着以假乱真的照身帖混入关中,然后借口旧的照身帖上有损坏,去找府衙更换新的照身帖。途中给官吏塞了点钱想要加快速度早点拿到做好的新帖,官吏也就没有仔细辨认旧帖的真假,很快给他们换了新的。
这到手的新帖,可就是实打实的真帖了,不怕任何人检查的那种。
官吏自己觉得这就是个小事,他们除了提高办公速度之外也没做别的,顶多不该收钱。哪里想得到旧帖是伪造的,自己成了六国余孽的从犯。
古代又没有数字化办公,没法一键查询全国人的身份信息。哪怕照身帖有个留档在别的郡县,他们
也不可能隔着千万里之遥去核对,唯一的辨认方法就是拿着实物仔细检查了。
秦王政看着被牵连出的一片人,再次陷入了秦吏不够的头疼中。
扶苏看了一眼名单,都是关中的小吏。
他想了想,给父亲出了个主意:
“既然是关中的小吏,直接从咸阳调遣各府衙中的小吏过去填补就好了。咸阳空出的职位,可以叫各家送些子弟去担任。”
在咸阳当小吏,没有实打实的本事或者后台是很难晋升的,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小吏了。去了地方上却不一样,竞争压力小,升职的指望更大。
而各家族中总会有一些学过本事的旁支子弟,但因为能力有限暂时还没有轮上家族的支援。族中等待任官的子弟太多了,肯定要择优供养,先把有能力地送出去当官,剩下的再等等。
中央官署的职位数量是固定的,他们想要一下子就当上高官根本不可能。
现在能给他们一个以小吏身份入朝的机会就不错了,反正他们背靠家族,也不担心一辈子待在底层上不去。
总会有人愿意的。
秦王政思忖片刻,点了点头:
“贵族子弟空有一身学问,留在家中也是浪费。”
要不是看不上小吏的身份,把那些人都拎出来,大秦也就不缺吏员了。
以前还有普通小吏和正经官员之间的晋升约束,有的地方甚至搞小吏世袭。
就是说你当上了小吏,那以后你的子孙就可以接替你的职位。但代价是你们家世世代代只能当个小吏,别想往上爬。
现在大秦全面废黜了官职世袭的制度,所有职位全凭本事。所以同样的,对于小吏的约束也被一并取消了。
说起来史起居郎一家原本就是给秦王世代当史官的,从他这代起估计也要断了这个优势。
不过史官本人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毕竟他实在无法想像他的儿子或者女儿以后也要整天跟着太子。那也太遭罪了,他遭受过的惨事并不希望儿女也经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