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观冷笑,“从发达国家跑到落后国家教学,他们自己什么情况还难说呢,说话更不可信。”
滕云奎道:“好了,别吵吵没用的了。”
赵世观却想,自己一定要去米国留学,到时候想办法留在米国工作,再也不需要回来!
以他的天分肯定可以在米国大展拳脚,绿卡也很容易拿到。
那样的话他就是鲤鱼跃龙门,从此进入天堂国家。
若是从前持赵世观想法的年轻学生是大多数,但是这几年受报刊、电台节目的影响,不少年轻人也能清醒地看世界、以自己的逻辑思考,虽然觉得米国强大,但是更多的是想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自己的国家也尽快强大起来。
如钱嗣杰等人。
自然也有赵世观这种学生,根深蒂固地认为外国的月亮圆,外国一切都好,只要能出国就是天堂。
哪怕在国外洗盘子当门童给人点头哈腰地服务也比在国内当公费大学生强。更何况他自诩有天分,出国以后肯定能有所作为,让米国那边心甘情愿出高薪挽留他。
就在赵世观等人暗搓搓期待出国实现飞升的时候中央几个部门也开了联合会议,议题便是什么学生有资格出国公费留学。
国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培养的尖子生,双手捧着送出国去深造,可如果他们在国外变心不肯回国效力怎么办?
难道我方就打落牙齿和血吞,自认倒霉、自己打脸?
被西方国家嘲笑留不住人才,然后唾面自干?
假如那样的话不如收紧出国留学的名额和审查标准,宁可少出国一些名额,也不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文化部、教育部等就这个提议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觉得运动已经结束,不应该再拿当初成分那一套卡人才,要给与人才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论点是:“科学无国界,文化无国界,要想培养更精专的人才就得冒这个险。”
陆绍棠的观点是“科学无国界、文化无国界,那是站在高处对他国发号施令的国家说的,弱国没有资格大度,弱国如果不能坚守底线只有被剥皮喝血的份儿。科学无国界,可国家培养人才的钱是有国界的,是人民币培养的!不想回国效力,国家凭什么公款送你出国留学?
国家花了人力财力培养你,你出国深造不回来,这是轻的,更有甚者直接成为敌人通向祖国的刀、射向祖国的子弹!
如果这样,与其送一百个没把握回国的学生过去,不如送十个有把握回来的。”
有人觉得他杞人忧天,这样会堵死很多学生的路。
毕竟有些学生有海外背景,家庭成分也有问题,若是严格政审的话他们肯定会被怀疑出国投靠海外亲戚不肯回国。
这是剥夺了他们受更高教育的权利,是不人道的!
陆绍棠方却表示“如果有此疑虑,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可以自己出国留学,没必要公费。国家培养人才是为了发展自身实力,不是为了出钱出力还要卑微地讨好几个学生求他们回来。”
吵了几天,最后上头拍板:加强政审,尤其尖子生,如果不能确保他们回国效力,宁愿不送出去。
番外恰同学少年
张云武是首都大学物理系大四的尖子生,孙润兰则是电子机械系的佼佼者,两人都觉得自己公费留学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傍晚他们一起去找外教莫瑞安吃饭,顺便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并且在那里碰到了赵世观等人。
莫瑞安说会帮他们联系祖国那边的人脉关系,等他们一去米国大学就有人关照他们,到时候会帮他们安排勤工俭学,为以后的生活积累资金。
莫瑞安的华国妻子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开了一瓶国外带来的红葡萄酒。
莫瑞安笑声朗朗,“你们都是非常有前途有远见的年轻人,你们华国有句话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们这么选择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无须有心理压力。”
赵世观和张云武几个连声说是,非常感激老师对他们的帮助。
莫瑞安说过他手上的名额有限,如果他们不答应其他人主动来求的话,那他肯定会给更主动的人。
他说自己观察了他们许久,觉得他们是可造之材,大有前途,这才冒着风险帮他们的,如果他们不接受,他倒是不怕他们会告密,只是会痛惜他们坐失良机。
现在他们来了,他自然高兴,有一种振臂一呼就华国顶尖人才云集的感觉。
虽然世界局势表面冷战结束,可实际敌对和较量永远不会结束。
他们是怎么渗透解体苏国的自然也能如法炮制对付华国。
只需要文化思想洗脑年轻人,让他们都去追求没接触过的西方民主、自由、体制等等,到时候煽动他们上街游行,再渗透文化部门的高层,对他们许以重利,无须强迫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们经过研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省力又有成效的办法。
年轻大学生是最热血冲动,也最好利用的力量。
他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华国文化,以世界发达大国屈尊研究一个落后国家的文化,他觉得自己牺牲颇大。
离开外教家,两人各自回到宿舍。
宿舍长正在转达学校的通知,“张云武你可算回来了,找你半天呢,快点吧,晚上8点到学校视听室开会。”
张云武皱眉,“什么会?”
宿舍长:“你们申请出国留学的都要去,以后每天都要去。”
张云武有些不满,“每天开?什么会这么频繁啊,这不是耽误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