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姜凝随便对付了点吃的,把那只茶碗盖拿出来,简单清洁去表面的泥污。
灯光下,眼见一层光滑釉质,边角虽有磕碰,还有一道小裂纹,但她凝神确定,这该是一只清乾隆的矾红盖碗。
由于磕碰过,品相不好,又不是一整套,只是单只碗盖而已,能卖个什么样的价钱,要看现在的市场行情。
当初拍戏,姜凝也接触过一些独属于这个年代的资料。
头几年,文物商店收东西的价不算很高,勉强能保个本。
不过现在古玩园和黑市上可是热火朝天,且有越炒越高的架势。
文物回收的大政策依旧是以前那套,但自由市场却早已生出它的判断。
也是因此,文玩古董玉器其中的道道可深了,什么真假混卖,制伪充好,做局抬价,像苏铲子他也偶尔掺和在其中。
毕竟相对来说,这行算是暴利的行当了,眼下缺的不是好货,稀缺的是真正识货的人。
姜凝也没想到,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因好奇而学来的东西,居然还能有挥作用被当成本事的一天,至少,能让她在这个陌生的年代混口饭吃了。
她找了块绒布,把茶碗盖小心地包起来放好,等后天去市里带上。
接下来是那几本书。
一看就是经历过早年的摧残与掩藏,书封皮都褪了色,有的还边角破烂,不过大体算是完整。
由于早已解禁好几年,当初的“禁书”大多都流通出来,算不上很值钱,苏铲子也没什么知识文化,他不把这些书放在眼里是有原因的。
平时收上来旧书什么的,值个五毛一块钱,算顶天了。
而姜凝收过来的这四本书,有两本像是之前的大学教材,上头写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另外两本则是苏联小说。
她先小心翻了翻教材,工科方面她看不懂,不过细翻一下,这书里还写了不少笔记,字迹十分清隽,扉页只写着一个姓氏,“梁”。
这书当年的主人兴许是个学生,又或者是老师。
另外两本小说,她没急着翻看。
而是从家里找出一把小刀,翻到后封皮那里轻轻一搓,居然搓开一道缝隙来,然后用刀锋轻轻挑进去划开。
没错,姜凝先前在苏铲子那里乱翻的时候,现这本书的后封皮好像稍微不太对劲,她猜测书里有夹层,这才和着其他的书一起顺过来。
也是苏铲子吃了没文化的亏,懒得仔细翻捡那些书,只看它们不是什么孤本珍本,他就全堆在一边没管。
看到果然打开了夹层,姜凝忍着激动格外当心地打开。
只见从里面掉出一张薄薄的方形画纸,只有半页书纸那么大。
上头的画还保存得十分清晰。
竟是一张伟人像!
而且这画,不像是人随手描摹的,单单从画中人像的形态与神色就看出来,这人的画技手法十分高。
画纸已然变得薄脆,但人像栩栩如生,尤其是面上与眼中的神态,好似写满了威严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