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人的名册并不算长,孟梓华一个个看过来,然后轻轻划掉了其中三人的名字。
这三个人的母亲在命妇圈中向来没有什么好名声,甚至有一个堪称飞扬跋扈,自然是不能将他们的孩子点为伴读的。
但是伴读只有四个名额,这里却有五个人。
陆远平疑惑地看向孟梓华,她应该明白他的意思才对。
孟梓华却一点都不急,而是对着陆远平微微一笑。
“大理寺少卿夫人前些天入宫觐见的时候带着她家嫡长女一起来的。”
“那姑娘虽然才九岁,但是礼仪举止得当,人也端庄,我看着还不错。”
多年夫妻之间话不用说的太透,陆远平就明白了过来,他媳妇儿这是开始挑未来儿媳妇的考察人选了?
伴读
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官衔,他家的嫡长女想要做太子妃的话还差了一点,但现在离陆执安到成婚的年纪还有好些年,作为考察人选之一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样一来,这位大理寺少卿的嫡子也不适合作为太子伴读了,于是伴读候选名单正好剩下四个人。
“既然如此,那便是他们四人吧。”陆远平点了点头,将名册递到了何书的手上。
“看一眼,去宣旨吧。”
伴读这件事现在宜早不宜迟,所以陆远平也没有墨迹,而是立刻派人去通知这四人。
今天已经快要到中午了,让人现在进宫来不太现实,最快也要明天才行。
而且,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走漏消息的可能性,陆远平也不打算让他们日日回家,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放次假,正好陆执安给自己安排的课程表中每旬休假半日,就这个频率就刚好。
这样一来,这些伴读入宫的时候怎么也是需要带上一些家当和生活用品的,收拾起来也需要点时间。
陆执安还不知道他未来的四个小伙伴就要到位了,这会儿正在和镇国公学习兵法。
对于这个唯一的外孙,孟信昭是极为喜爱的,陆执安本身就有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学习主动性远胜于真正的小孩子,又有着另一方世界培养出来的眼界,这让他的表现极为出色。
再对比一下家中那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皮猴子,就算是打了也要梗着脖子说自己这是爱好是天性,不应该备随意扼杀的模样,陆执安简直就是梦中情孙。
也因此,本就爱屋及乌的孟信昭对陆执安更加和颜悦色了几分。
“外公,可要留下来用膳?”
陆执安每晌上两门课,不过每门课中间都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
侍墨听到屋里教学的声音散了,敲门进来请示陆执安午膳要吃些什么。
陆执安则是看向了孟信昭。
这也算得上是例行一问了,孟信昭的兵法课下课以后正好就是午膳时间,所以每天陆执安都有此一问。
不过,前几天孟信昭都有公务在身,所以虽然很心动,却也没有办法留下来用膳,只能婉拒了陆执安。
“今日府衙没什么事,殿下相请,老夫自然不能错过了。”
别看孟信昭是陆执安的祖辈,实际上人家也才不到五十岁,又是体格健壮的武将,精神矍铄,更像是他前世的那些中年人。
这样的孟信昭也没有什么忌口,陆执安就让人看着办了。
东宫的食官署在他回宫后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也学了不少的菜,只是一顿午饭而已,还不至于要他亲手指导。
侍墨很快就退下去吩咐食官署的人了,陆执安和孟信昭两人则是又开始了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赶去宫外宣旨的人终于到了第一位伴读家中。
桓府
位于皇城以西不远处的布政坊,算得上是京城极好的位置了,许多官员大臣都住在布政坊中,堪称重臣集散地。
桓府门前来了一队宫中内侍的消息不消片刻就已经传到了无数人的耳中,很快就在门外不远处聚集起了一批看热闹的人。
也未必都是看热闹的,还有一些其他官员家中派来盯梢的小厮之类的。
不过这些人桓府的下人们现在是没有心情去管的,他们整忙着接待宫中来使。
作为刑部尚书,桓府也接过几次旨,自然是不会错了礼数,管家连忙请了天使到厅中稍事休息,同时还派人赶紧去少爷院中请人。
桓子墨正在书房中学习,听到宫里有人来给他宣旨的时候还懵了一瞬。
宣旨?这不是他爹的活计吗?
疑惑归疑惑,桓子墨也不敢怠慢,确认自己衣着面貌没有问题以后,疾步朝着前院赶去。
直到谢恩结束,桓子墨依旧有些懵,他成太子伴读了?
太子需要伴读这件事桓子墨知道,自己是人选之一这件事他也知道,但这么多天来没有动静,家里人也就歇了心思,以为皇上另有安排。
没想到最后还真的让伴读名额落在他头上了一个。
像是伴读这种小事,自然是不会有圣旨发下的,天使带来的仅仅只是口谕,但也说了不少的东西。
比如,每旬休半日,日常吃住都在东宫,明早入宫之类的安排,都已经在宣旨之后尽数告诉了桓子墨和他的母亲。
桓夫人笑盈盈地给了身边的嬷嬷一个眼神,那嬷嬷很快上前,不着痕迹地塞给了对方一个荷包,轻飘飘的重量,不消去看就知道里面装的是银票。
天使满意地笑了笑,对着二人浅施一礼:“桓公子还需要做些准备,咱家就不在府中叨扰了,明日辰初到宫门外,自会有人带桓公子入宫安顿。”
撂下最后这句话,天使就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