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胡乱洗了两把,将脸擦了,慢慢站起来,走到院子里。
已是初夏时节,院子中间的杏树已是枝繁叶茂,枝头上挂着小小的青杏子,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点点光斑。
树上扯了根绳子,拴在窗户上,上面晾着他昨天脱下来的衣服。暖洋洋的风飘飘地吹过来,从他的外袍里穿过,衣服想是快干了,在风中也跟着轻轻地晃。
他走到耳房,看到堆了半个桌子的字纸,正中间摆着一本手抄的黄帝内经,是一手漂亮的柳体楷书,法度森严,一丝不茍。书被翻得很旧了,边上满满都是小楷的批注,方维想着定是蒋济仁留下的。
字纸上是她一字一句抄的选段,字还是有点歪,但已经略微有点样子了,写着日期,一张一张迭了起来,堆了一掌多高。墙上挂了一幅十二经络图,也填了不少批注。
方维点点头道:“你很用功。”
玉贞却看着他,脸上有些担忧,像是很犹豫的样子。方维问道:“你是想说什么吗?”
玉贞深吸了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勇气:“大人,您脸色不是太好。”她抬起头来,带点恳求地说,“大人,那种地方,还是少去的好。”
风筝
方维愣了一下,本想开口解释几句,见卢玉贞低着头搓着衣角,很是为难的样子,思前想后终于也没有开口,只淡淡地道:“你先去忙你的吧。”
卢玉贞说了那句话,觉得自己实在是冒撞了,内心正是惴惴不已,见方维的口气,倒不像是生气的样子,连忙笑道:“那我去忙了。”
她回到自己的耳房,房里本来很狭窄,除了一张床和桌椅,容不下其他陈设。墙上用钉子横着钉了几块木板,堆放着几本书。
她又仔细地擦了一擦手,把木板上的书抽了一本下来,开始翻着看。书上边角细细密密地写满了备注,她得眯着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遇到不认识的字,便用笔在纸上照猫画虎地描下来。
看了一会,听见咚咚几声响,抬头看时,是方维在外面敲窗户。
卢玉贞打起帘子,方维走了进来,见她又歪歪扭扭地写了十几个字,笑道:“我改天得说方谨两句,他要是有三分能像你这样用功,就好了。”一边将纸张拿起来,问道:“这些字都是你不认识的罢?”
她点点头道:“实在认不得。”
方维便用手指头给她指着,一个一个地教读音和意思。教完了,又道:“你也不必总是窝在屋里这样用功,出去走走也好。”
卢玉贞道:“我只是觉得自己脑子太笨了,字也认得不多,有时候字看着都认识了,连在一起,反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方维把笔搁在架上,淡淡地道:“别太着急,说到识字,你已经是一等聪明的了,只是小时候就学了一小段,后面没人教你。宫里面的宫女们,多数也是不识字的,有些通文墨的,就去选女官了。”
卢玉贞好奇道:“女人也能做官吗?”
方维道:“当然能,前朝宫里有很多女官,现在是少了,可也是很厉害的,文章也能写的花团锦簇,她们可都是有品级的。”
卢玉贞道:“她们读书比大人你还厉害吗?”
方维笑了,没有回答,“我家里是种田的,进宫的时候,我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后来遇到贵人愿意教我读书写字,我才学会的。慢慢学,总能学会的。”
他指着她写下来的字,“这些字我认识,可是这字里行间是什么意思,我不敢轻易猜测,总觉得蒋大夫教你更好些。只是你刚捡起来,不要钻牛角尖,你不妨都记下来,下次他来的时候,你就好好问他。别那么着急。”
她抬起头来,看着方维:“大人,我总觉得现在的日子有点太好了,我总害怕自己的命没有那么好,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天爷就把它收回去了,所以得趁现在抓得住的时候,多学点什么。”
方维转过脸,没有直面她,看着墙上的书:“你背井离乡的,在这儿给我做丫鬟,就觉得自己命好了啊。“
卢玉贞道:“我在这每天有饭吃,没人打,没人骂,命就很好了。”
方维笑道:“你才二十出头,怎么说话就这样老气横秋的,动不动就信命了,一辈子很长呢。”
卢玉贞微笑着,没有说话,方维转过眼睛,看见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额头的红斑上,心里微微一动,外头忽然传来丁零当啷的拨浪鼓声音,有人在胡同里吆喝着,“磨剪子来~戗菜刀~”
卢玉贞醒过神来,连忙说道:“大人,我去做点饭吧。您想吃点什么?”
方维随口道:“你看着做吧,也没什么要紧。”忽然想起来昨天的点心,看看被书和纸铺满的桌面,并没有地方放其他的了,笑道:“给你买的点心,这么快就吃光了?”
卢玉贞笑道:“没有啊,我放在您屋里书架上的匣子里了,想着您起来的时候能吃些,不料竟忘了。”
方维笑道:“带给你吃的,你就吃吧,我在宫里当差,吃食上虽然比主子们敷衍,总也是齐全的,这些东西看你也舍不得买,就放在你这里,看书累了就吃一点。”
卢玉贞点点头出去了,过了一会儿把一包点心拿了进来,搁在横板上。方维想着自己在,她怕是不好意思吃,便撩了帘子出去站在院子里。
刚出门,忽然见一个青色的大风筝从远处飘飘地落下来,正挂在杏树的树杈上,啪的一声。卢玉贞听见响动,也出来了,看见方维踮脚把风筝够了下来,是个大号的沙燕儿风筝,上头画了蝙蝠和牡丹花,色彩缤纷,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