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需要回国吗?”
“你可以在阿美莉卡先了解一下生产线,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先研究做一个计划书再给我电话,动作要快,你只有一周时间趁我还在国内,可以帮你去谈一下生产合作。”
周海燕说完就挂了电话,她掏出笔记本在密密麻麻的待完事件后又添加了一条:钱多多。
下午一点钟,周海燕从自己在沪市的公寓中走了出来,随行的保镖已经跟着刘鹏飞等人飞回去了。她带着一排高高壮壮的老外出街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有关部门还是很关心她的安全问题,特意派了几名身手很好的蜀黍随行保护。毕竟离九六年的严打还有一段时间,现在是‘车匪路霸,打死有奖!’。
自从周海燕在首都坐在观礼台上和外国友人一起看烟火通过央妈一套的直播后,她的出行格外引起了地方的注视。
周海燕在沪市待了几天,见了一些zf方面的负责人,主要是看自己原先的那片土地要如何使用才不会浪费。沪市政府对周海燕态度非常和气,他们有招商引资的任务,也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周海燕是国外上市公司的ceo,还是旗帜非常鲜明的海外留子代表!怎么看都比那些意图不明的老外好打交道。
周海燕看了城市的规划图,当年拍下来的那片地,价格至少翻了五倍。但是最大问题还是土地使用问题,二十亩对于建学校并不宽裕,周围的土地从农用转为也是数十年以后的事。现在的商业发展远不到需要大批拆迁的地步。
“领导,说实话我想办一所私立学校。”周海燕开门见山。
“学校啊!那可是好事情!”
想办学校那必须是经过教育部门特批,手续繁多。从原则上来讲私立学校是允许土地买卖的。
“不知道你想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小中高一体的国际学校……不知道沪市有没有这一方面的规划?”
“有,不过规划区很远,在青浦。”
青浦区?在周海燕的印象中那一片在后世都是化工区和科技园。国际学校倒是有几所,但是……她前世对沪市的了解仅限于浦东。
“青浦区太远,浦东附近还有什么地吗?”
“这……我想想。”
办学校当然是好事一桩,虽然浦东的定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开发区也是有孩子需要念书的,再者周海燕提出的是和国际接轨的研究型国际基础化学校,是从小学到高中一体的十二年制学校。
华夏人尊敬文化人,华夏的高考历来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可是即使这样,也很难一时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应试教育本来就是无奈的产物,华夏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太多,唯有如此才能公平公正。可是谁不想实践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第二外语,快乐教学,从基础教育上就能和国外接轨。
这样的学校一旦真正建成,那么绝对是沪市教育界的一张名片。如果再能凭借周海燕的资源和世界名校建立联结和合作……沪市的领导都非常想要看到那一天!他们对这件事情很上心,大手一挥有规章的按规章制度办理,没有规章制度的上报上级单位特事特办。
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在多方的大开绿灯下,周海燕成立了一个教育有限公司,直接和基金会挂钩。在她原有的土地附近扩充了80亩,连成一片正好建立学校。政府方面非常给力,直接终止了图纸上原本打算设立食品厂的计划,还问周海燕有没有什么其他要求。
要求自然是没有什么大要求的。
周海燕建议让钱氏钢铁有限公司和雅艺设计公司参与学校的建设和设计投标。这仅仅是建议,后续的事情他们得自己凭实力去争取,她只负责所有费用支出。
和政府方面签了合同划分好职权,海燕基金会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政府方面占百分之四十,这几乎就是明面上的捐赠了,但周海燕不负责后期的工程验收招生宣传等事宜。
总之就是,周海燕给钱帮忙从国外薅人,其他她准备当个甩手掌柜。
学校的名字也定了:海燕国际学校。
学校和招商引资是两回事,市政府的负责人有问过周海燕是否考虑在国内做st的品牌,周海燕现在暂时没有在国内做餐饮的意思,主要是……根据她的经验,国外品牌到国内能打得也就百胜旗下的必胜客、肯德基什么的,几十年来从未改变。
第一个是消费水平的问题,第二是定位的问题。显然st在这两个因素中都不占据任何优势。
标准公司的制药厂倒是可以在华夏增加几条生产线,不过回去需要在董事会上和大家讨论,她一个人做不了主。
于是先就待定,不过钱爱国听说了沪市风气开明倒是非常向往在这里开厂。
周海燕:这对父女……各个都是开厂大户!
沪市离义乌很近,周海燕在忙完了学校的事情以后直接去了义乌。此时的国际商贸城还没有落地,只有篁园市场的客流量相对大。
‘鸡毛换糖’‘一个拨浪鼓摇出世界级的批发市场’浙商的商业头脑造就了一个个传奇,激励了无数人走上从商之路。但眼下义乌的生产能力一般,倒是地理位置已经看出了极大优势,靠近河流,转化能力强,有外销基础。
一起考察的还有广市的一些厂家,周海燕一路上都在留心有没有适合的厂家可以做生产和外包。
很遗憾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