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弹完,方便面前好几台专业级录音笔,先录下弹奏曲调。
马上开始弹唱演示。
有些女乐手已经开始不由自主的摸自己家伙。
燕青和蔡虹林却警告:“不要打扰录音啊,中文系对文字音咬字的精确性非常计较。”
好吧,整个培训间里只有那重新响起的悠扬乐曲。
再缠绕而上的歌声,略微有点偏高,也就类似周堔的那种腔调。
但很慢,抑扬顿挫,光是这已经让蔡虹林激动得双手抖,紧盯面前桌上架着的单反相机拍摄画面。
古代有文字记录这种慢唱是怎么回事,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形容,还强调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
但书上读来终觉浅,具体怎么顿,怎么抗,不知道呀。
现在终于有了个具体的示范!
不管准不准,终究是有了个落脚点,整个关于古代音乐艺术的考究都能由此展开。
当然也只有男人,这个时候可能还想着这些。
女性基本上都迷进去了。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
就是柳三变告别多年的歌姬情人从汴京往金陵这边走,在景色萧瑟的秋天,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晴空……
先把环境铺垫好,营造出悲凉的气氛。
唱得慢就非常容易引人共鸣。
接着后半阙才“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玛德,活该他被皇帝批示不要录用,写个词这么直白吗。
凭栏临风,我想起来远方的佳人,离别的时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满面,久锁双眉了吧……
文艺女青年可喜欢把自己代入到那远方佳人了,哪怕是歌妓、花魁也无所谓。
好浪漫哦,我好想回到那个充满唐诗宋词的浪漫年代。
却没想过自己在那个时代,能活着在天香楼做苦役都算是命好了,大概率只是白骨一摊。
但确实是用来迷昏文艺女青年的利器。
好比《被遗忘的时光》、《当你老了》、《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这种慢歌,就能丝丝入扣的把情感注入到歌声和唱词中。
让人沉醉。
越是感性的人,越容易被这种情感诉说打动。
而眼前,女性,文科,汉服,古乐,这一个个标签集合起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被精准迷昏的模板。
没一个能逃脱。
就是前两天宋思雨听得晕乎乎的,浑身都充斥着爱意流淌的感觉。
她现在双手都有点支撑不住了,身子软的倚在桌边,还是尽量拍下所有画面。
更拍下燕青面对莺莺燕燕都无半点好色迷醉的专注表情眼神。
唱着这样深情的曲目,那眼里就不可能是纯情少男啥都不懂的青涩懵懂,完全是历经万花丛中过,不带走一片花瓣的洒脱。
不过六七十字的歌词,慢歌反复两遍能唱成六分多钟的时长。
对比现代慢歌大约三百多字,才五分钟左右,可见节奏有多慢。
真正是把歌词都熨到听者心间,留下烙印的那种。
有阮做乐器,也能衬着唱腔,绝对比当初只有牙板来打拍子要美妙太多。
总之,燕青一曲唱完,群雌粥粥的一片惊叹,好美哦,好有意境,好浪漫哦,我都脸红了……
燕青像个莫得感情的杀手,抬手拿过歌单:“下一曲唱什么……”
蔡虹林还是有学术精神:“能不能来快的,小令曲目的经典。”
如果能把这慢歌,快歌两种曲目唱法抓住,不用多说,直接出一篇洋洋洒洒,干货满满的全国顶级音乐学术论文都没有问题!
燕青一听:“没问题,那就唱小令最著名的曲目,《十八摸》。”
哎哟哟,全场都娇羞一片,官人,这可不兴唱啊!
体育生们都知道这名儿。
更满脸卧槽,老大,你这是群撩啊!
因为虽然娇啐四起。
盖青云记录下的画面里,连这位神仙姐姐都笑得乐不可支,眼前的古装妹子们更是充满了学术探究的好奇心!
高手、高手!
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