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士兵很快便发现这名昏迷的苏联士兵,对方似乎在商量如何处置这个人,最后,苏联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其中一个身材高壮的德国人把昏迷的苏联士兵扛走,之后大家取食的动作更加谨慎了。
又过了三天,从德国军队驻扎的方向,居然在大白天走过来一个人,这让苏联方面奇怪极了,纷纷围到围墙上并下意识的将手里的武器调整到随时可以射击的状态,即便他们多数连扛枪的力气都没有了。
人影越来越清晰,当这个人站定在城市入口前,苏联方面发出惊呼声,竟然是前两天被德国人扛走的昏迷士兵!对方看起来即干净又精神,更重要的是,对方手里还抱着一大包东西,默默的将包裹放下,这个人似乎在犹豫什么,之后朝着城墙上的同伴大喊了一句,“德国人说了,大家可以过来吃饭,吃饱了再回去!”
这句话一出,让因为饥饿而无力的苏联士兵目光闪动,但是没有人立刻行动,大家都在犹豫,同时思考这个人是不是叛变了。
可是饥饿实在太折磨人,苏联军队因为德国特别行动队的龌蹉行为而断粮很久,之前强行跟平民征收了一些粮食,如今老百姓的情况更惨,已经不能再强行征粮了。苏联兵只能一边饿着肚子一边担负守卫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有士兵干咽了咽嗓子,忍受不了饥饿,眼睛几乎是直勾勾的就想往外走,结果被守门的长官一巴掌打了过去,多少清醒过来一些,却只能颓然的坐在地方,目光哀伤的看向自己的长官,“我饿……”
守门军官是个尉级军官,他自己的情况也不是太好,如今即便有粮食也是优先供应那些高级军官。对于下属的行为,他不忍再拔枪。
然而在有人第一个行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士兵晃悠悠的朝城门走去,就连守门士兵自己也不停的往外瞟,那里可是有整整一大袋的食物啊!
终于,这一批士兵情绪越来越激动,大家纷纷朝城门外拥挤着,最后冲出这座巨大的城门,一部分人去争抢那袋子食物,毕竟这个是眼前的;还有一部分挤不进去的士兵则一脸期待的看着那名曾经昏迷的同伴。
曾经昏迷的苏联士兵一脸坚定的走到前方带路,“跟我来,有吃有喝!吃完还能回来!”
当这些半信半疑的苏联士兵走到1、2千米开外的德国军营,一名穿着白色厨师衣服的年轻男子正拿着大勺子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这个人身上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安抚人心的气息,让原本忐忑不安的苏联士兵渐渐平息下来。
“快!给大家伙盛粥喝!”这名男子亲切的拍了拍经过自己身边的一名苏联士兵,居然用一口流利的俄语跟对方解释,“你们饿了太久,肠胃不好,不能一下子吃干食,我这里准备了粥,先给你们养养胃。”诚恳亲切的语气让这名苏联士兵目光闪动,尤其在结果对方送到自己手上的热粥时,这名士兵的眼角甚至隐约有水光闪过。
天气依然略带冷意,不顾一切过来蹭吃蹭喝的苏联士兵却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但是当大家吃饱喝足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所有苏联士兵面前。
德国人会放他们离开吗?
然而现实正如他们的同胞所说,吃完还能回去!当有人小心翼翼试着往列宁格勒城市方向靠拢,看看德国人会不会阻挠他们,结果真的没人理会他们!甚至一开始穿着白大褂迎接他们的年轻男子还笑眯眯的朝他们挥手告别!
第一批苏联士兵乱哄哄的跑回城内,将这个消息悄然的传了出去。到第二天,蹭吃蹭喝队伍中甚至出现了不少低阶军官。大家一脸不好意思的跑到敌人这里吃饭,虽然德国人没说什么,不过苏联士兵临走前,几乎每一个人都留下了一份小物件。有的是精致的俄罗斯套娃、有的是一块小小的怀表,还有的是一串链坠,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是这些苏联士兵能拿出来的仅有的值钱东西了,毕竟枪支弹药啥的不能当做支付物品。
之后的几天,过来的苏联士兵并没有明显增多,但是冯扬发现,每天来的人并不一样,感觉就像是苏联士兵轮流过来蹭饭一样,大家临走的时候依然会留点东西给德国人。看到桌子上一大堆的小物件,冯扬觉得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或许是正确的。
冯扬的这个策略并不算首创,在中国古代兵法里面经常会有类似的策略。这样的战争方式不但让德军死亡率出现难得的零伤亡,从费用支出上来说,武器的价值毕竟比粮食要高,而且……
羊毛出在羊身上,谁说给苏联士兵蹭饭的这些食物就是德军自己的食物啊!冯扬摸着下巴算计着,趁着围城这段时间,他其实派出了主力部队扫荡周围村落,让列宁格勒彻底成为孤城。真正围住列宁格勒的军队并不多,只是苏联士兵一开始被德军打怕了,根本没人敢再主动出击!
混入基辅
历史上的列宁格勒围城战被称之为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曾经的希特勒采取的是血腥进攻,但是冯扬并不愿意,虽然他不会如英国的张伯伦一般妇人之仁,选择一味的避战,但如果能有更好的降低死亡率的方法,何乐而不为?毕竟,冯扬选择进攻苏联和希特勒有本质区别,后者更多的是为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
列宁格勒围城战结束的很快,18天便结束了,城内的死亡率也不是太严重。冯扬从人心瓦解苏联军人的战斗信念,其效果震惊全世界。一瞬间,各大报纸的头条都在震惊德国年轻元首可怕的军事才能。军事专家们都在分析冯扬此战用意及深远意义,别的不说,就斯大林原本对德军散播的各种负面诽谤便不攻自破;此外,瑞典的铁矿沙也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