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夫将被湮灭的蚁巢与「蚂蚁」符号相联系。
“比起热爱,史蒂文更像是企图控制地下世界。用水泥、液态金属去灭杀蚁巢,表明他才是地下王
者。”
莫伦认同,又说起对山洞附近动物稀少的猜测。
“我猜不只两个蚁巢被毁,更多的无法用肉眼观测,因为使用了化学药剂。这也导致那一片区域植被稀少,动物不愿意靠近。”
目前缺少有力的实物证明。
之后,她会设法找人对采集到的土壤与植被进行成分分析。
麦考夫立刻想起沃尔案里出现的凶器——氰。化物。
“您是怀疑,萨米·沃尔杀死烟囱清理工的毒剂,是来自史蒂文?”
莫伦点头,“沃尔获得毒剂的过程太顺利了。我猜测是史蒂文暗中提供的,而沃尔不知情。”
史蒂文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操纵欲。
莫伦指出史蒂文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史蒂文曾经在意森林地洞,现在却把它当成垃圾场。他操纵欲已从地洞转移。从地下到地上,从操纵蚂蚁到瞄准了人类,沃尔就是他的实验对象。”
麦考夫赞同,更提出:“他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过程。成为电报员,是史蒂文主动选择的必经之路。因为电报网与地洞有相似点——能让人隐于暗处。”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清晰解释两次投弹的动机。
第一次对白厅袭击,是向电报网的核心力量发动攻击。
史蒂文发出了挑衅,表示他来了。
第二次对剧院投弹,而剧院是向大众传播讯息的一个渠道。
史蒂文借此向更多人彰显他的力量。
莫伦说起家门口的灯柱标记,“我猜史蒂文有过绑架我的想法,比如把我打昏绑到北方剧场,和包厢一起炸掉。
但我不在伦敦,他又观察到前女友露娜抽中了免费票,于是换汤不换药地继续投弹。这样做是为证明他比沃尔更能制造凶残的案件。”
不是简单地犯案竞赛,沃尔至死都不知道史蒂文的暗中操纵。
这恰恰提供给史蒂文隐秘的快感,能凌驾于别人的意识之上,安排他人的命运。
分析至此,必须问ANT的「T」,第三次投弹又隐藏着哪种更深的心理动机呢?
一个小时后,莫伦与麦考夫对所有的报纸检测完毕。
其中有张报纸的指纹含量一骑绝尘式超标。
有肉眼看不到,必须用显影粉扫出来的指纹;也有沾着食物酱汁的指印、沾着黑色墨水的指印。
史蒂文是吃饭也读它,写字时也读过它。
这却是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
除了广告部分,报道标题:《议案终于获得批准!世界第一条铁路拟定开工建造!》
文章大致内容:
1853年,修建伦敦地铁的议案终于获得了英国议会批准。
提出者查尔斯·皮尔逊律师不是第一次提议修建地铁。
早在1845年,他提出的第一版地铁方案却没被采纳。推翻重做,1850年他再次向
伦敦政府建议。经过议会漫长地审议,三年后终于获批。
这一版方案选定了修建地铁的区域范围。
接下去,将开始对法灵顿一带进行拆迁,再要筹募资金,招募工程师进行修建指导。预计十年左右,完工通车。
一篇地铁修建的预告,对史蒂文来说有什么特殊的?
1853年,史蒂文是七八岁的孩子。
莫伦不可能忽视童年经历对凶手的重要影响。
“地铁,某种意义上就是挖洞,在地下挖出一个新世界。伦敦地铁的修建,可能是诱发史蒂文对地洞着迷的起因。”
麦考夫瞧这张报纸,没有配图,只有一段较为干瘪的文字描述。
“仅仅是这篇新闻报道,不足以成为诱因。二十年前,史蒂文的现实生活被地铁改变了。或许是拆迁搬家,或许是他的父母在地铁工程中伤亡。”
不论哪种情况,史蒂文自称出生爱尔兰,从小在孚德镇长大,那些都是谎言。
莫伦更倾向于遭遇家庭变故。
“二十年前,他的生活因为地铁修建而向负面变化,当年他无能为力。二十年后,他要对这段地铁投弹,证明他不再是被操纵的人。”
接下来就是要找到史蒂文。
麦考夫:“其实,1853年通过的提案时已经拟定六公里地铁线路的具体走向,但这份报纸上没写。只提及法灵顿作为起始站,周边建筑即将被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