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国抽着烟看着刘三峰,“三儿最小,目前是跟着我干,不过他能单独赶集了,挣钱归三儿,也算是条出路,家里后面东院一亩空地给三儿。”
刘三峰心里莫名有些落差,他想的很多,大哥和二哥的地方或许没有他的大,但位置都比他的好,两个人都紧挨着朱市街的大集,开个门就是门市房,小东院在里面,后面还是大坑,位置最差。而且,上面什么建筑都没有,完全是一片空地,只是种着一些不值钱的老榆树。
刘训国道:“三儿,你年纪小,还没个给说媳妇的,等你真结婚的时候,我想办法把房子给你盖起来,到时候不亏你。”
这就是现实,刘三峰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道:“好吧,我怎么着都行,不给我都没关系。”
刘天峰和刘中峰一瞪眼,“你这是什么话?还不满意呢?”
刘中峰道:“你赶集用的是咱爹的底,挣钱是你的,还不行啊?”
刘天峰道:“三儿啊,你得学会知足,懂不?”
刘三峰苦涩一笑,道:“好。”
会议短暂的结束了,父亲说的话就是圣旨,刘三峰想反驳又能怎么样呢?父亲许诺给大哥盖房子,娶老婆。二哥接班成了吃公粮的人,以后没准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个干部也说不好。
唯有他刘三峰,前途是一片渺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他从堂屋出来,走到那片地面还都是积雪的东院。
这里生冷,阴森,还有些恐怖,除了几个沙袋吊在树上,空荡荡的,没有一点人气。
“以后,这块地方就是我的了。”望着空荡荡的宅基地,刘三峰那颗不屈的倔强之心,再一次强悍而坚硬起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向来学习不好的刘三峰,脑海中忽然冒出了这句话,他起初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这一刻,他觉得这句话特别特别的好。
有钱人就是天生有钱的吗?我就活该穷一辈子?一辈子呆在这破烂地,天天下地干活,累的好像一头老驴?
不,我刘三峰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再次,刘三峰抬头看向远处,一群麻雀忽然惊飞,在远处某个地方,他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这里不是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在远方。
刘三峰头一次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他站在这里呆了两个小时,两只脚都冻麻木了,他决定靠着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盖上属于自己的最美丽的房屋,让所有看扁他的人都瞧瞧,他刘三峰不是个孬种。
要想盖房子,可是需要一大笔钱啊……
他得挣钱去了,不能在这胡思乱想,老天爷不会掉下一分钱来。刘三峰当即跑向前院,但见刘中峰骑上他那辆新买的自行车要走。
“你干啥去!”刘三峰吼了一嗓子。
这一嗓子吓了刘中峰一跳,“你咋咋呼呼叫唤啥?”
刘三峰注意到,在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兜子,里面装着一些馒头和鸡蛋,还有昨个的一些剩菜,他知道了,刘中峰这是要走,要去和平乡上班,“把车子给我!”
刘中峰瞪眼,“你干啥?”
刘三峰上去就抢,“车子是我的!”
刘中峰下车,哥俩当场打了起来,刘天峰和刘训国出来,刘训国瞪眼,“住手。”
两人分开,刘训国明白了,望着倔强的老三,道:“中锋,你骑我的车子走吧,这辆车是我奖励给三儿的,他赶集有功。”
刘中峰气呼呼的卸下东西,冷冷的看了刘三峰一眼。
刘三峰道:“我的东西,不经过我允许,谁也不准碰!”他炸毛的好像一直公鸡,护着属于自己的财产。
这一次刘训国出奇的没有再说他,老三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好事,说明他真的长大了。
刘中峰只能暂时骑刘训国的车子离去,此刻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刘三峰跑到代销点,将匹布捆在自行车上。
刘天峰道:“三儿,你干啥去?”
刘三峰道:“赶集!”
崔大姐从屋里出来,“三儿,都这个点了,别去了。”
刘三峰摇头,“以后,谁也别挡着我挣钱。”说着骑上自行车跑了。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树立了一个目标,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就算短时间内实现不了,也能带来一些收获。
今天是本力屯大集,刘三峰出的晚,来到这里,人满为患,他只能在路口,随便找地方支摊子。
没想到的是,竟然又一些赶集的人认出了刘三峰,主动买他的黑条绒老布,黑条绒的用途一般是用来做鞋,棉鞋居多,外面用黑条绒,中间塞棉花,就是棉靴了。
“就是他,这个小伙子布料质量好,价格公道,整个大集就他的好。”一个老汉站在人群外,指着刘三峰说。
这个大集刘三峰来的晚,但一样没少卖,这让他意识到,一个生意人,一个商人,诚信和信誉是多么的重要。
中午直到一点多钟,刘三峰才忙碌完毕,赚了六十多块钱,收入还是可以的,他今儿没有喝羊肉汤,也没吃油炸面泡,只是要了两个馒头,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他在为给自己树立的目标而奋斗,他要盖一件明三暗五的红砖房子,这一套房子造价至少也得花五六千。
坐在自己的摊位旁边,好像刀子一样的北风吹着,刘三峰手和脸都冻烂,身上一出汗,伤口钻心的痒痒,别提多难受了。
他咬着牙,顶着北风,将生冷的馒头咬下一口,咽了下去。
事实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方式,都能吃到最好吃的地方,刘三峰赶集赚钱了,他获得小成功,很快吸引了金东村,刘氏家族刘三峰几个堂叔的注意。
庄稼人都穷怕了,穷疯了,看见谁家搞什么赚钱,都想跟着模仿,刘三峰赶集一天能赚一百多的消息不知被传了出去。
还有半个月就该过年了,谁不想多挣点钱,过个好年?
几个堂叔找到刘训国的代销点,提出也想赶集做生意,改变穷苦的现状,刘训国好过了,不能忘记族里的人。
刘训国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几个堂兄弟都从他这里批,有的有自行车,有的没有自行车借自行车。
浩浩荡荡的加入了赶集大军。
聪明的刘三峰忽然意识到了一块巨大的商机!&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