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还没说完,唇瓣再次被堵住,话语连带着唇舌被吞咽了回去。
“啪”的一声,薛珩的脸被打了过去。
他歪过头,红艳的舌头在唇缝之间一闪而过,十分无辜的发出了一个单音。
谢晚烛冷着脸看他,抬手指着门,“不必你帮了,滚出去。”
见谢晚烛真的不高兴了,薛珩才知道怕,他乖乖的跪在榻上,脸贴着谢晚烛的脚,还蹭了蹭,一副胆怯讨好的可怜模样。
薛珩吻了吻谢晚烛的脚踝,眼睛睁的很大,里面泛着依稀的水光,“陛下我错了别生气了……”
……
因为想让薛珩对付温子衿,谢晚烛到底是没有继续生气,顺着台阶下了。
本来温子衿对柳鹤衍的敌意就很大,先前因为同盟的缘故,压下心底的不喜与他合作,现在同盟关系刚刚瓦解,柳鹤衍就翻脸不认人,对他下手,温子衿本就不是什么软柿子,现在新仇旧恨一起算,当即就翻了柳鹤衍很多的黑料出来。
原本柳鹤衍这人做事谨慎,基本没留下什么把柄,于是温子衿连夜请了大理寺判案的一帮官员吃吃喝喝到了半夜,然后熬夜将柳鹤衍有关的所有事情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连某天在某个地方说了哪句话都翻出来了。
最后给柳鹤衍定了五张纸的罪名,其中包括两年前在宫宴上,柳鹤衍说了一句“陛下无用”,众人给他按了个冒犯先皇的罪名,但其实柳鹤衍当初的原话是“陛下节俭爱民、仁厚礼贤,沈太尉无用作此谏言。”
还有柳鹤衍的其他罪名:草菅人命、欺压百姓。一年前,柳鹤衍在京城郊区救了被恶霸欺压的良家妇女,杀了那恶霸。众人便以柳鹤衍随意杀人的事情给他定罪。
还还有三月前先皇还在世时,诗文会集上有人请柳鹤衍作诗,柳鹤衍做了一句“轻诃低语迟”,被按了个暗讽先皇的罪名。先皇名谢诇,而诃字和诇很像,柳鹤衍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字,却独独用这个诃字呢,其心思昭然若歇,就是在暗讽先皇!
如果要是问在暗讽什么,诃是大声呵斥的意思,轻是说话语气小,呵斥声又大又小,柳鹤衍是在暗讽先皇阴晴不定,说话声音又大又小。
还还还有七日前,柳鹤衍在街上遇到了一蛮不讲理的莽汉,那莽汉骂了柳鹤衍半天,柳鹤衍回了一句品行低劣。众官员给他按了个品行不一、没有良德的帽子。
……
温子衿看完众官员陈列出来关于柳鹤衍的罪状以及注释后,先是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尚好。”
确实是柳鹤衍这些年做事滴水不漏,再扒也扒不出什么黑料来了,不然温子衿也不会把这些离谱的罪状呈上去了。
温子衿撑着头想了一会儿后,吩咐手下人找来编书的师傅,将柳鹤衍的罪名编成儿歌,再造势流传至民间。
又来
一时之间柳鹤衍的黑料流传于大街小巷,原本柳鹤衍因为受伤的缘故戾气就重,再加之突然来了这事,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昨夜写他罪状的官吏以及他们的家眷,逼着那些官吏熬夜再反过来找温子衿的罪状,找不出来就拿狗尾巴草挠他们脚心。
昨夜写柳鹤衍的那些罪状,可以说是这些大理寺官吏的毕生所学都用上了,现在逼着他们再写一次而且不许重复,这不是难为人吗?
年老的大理寺丞胡子都被气歪了,可他也不敢反抗,因为一反抗脚心就痒痒的受不了,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毫无礼仪的在桌椅上笑的七仰八叉的,他的一张老脸都丢尽了!!
其他几个官吏也是苦不堪言、老泪纵横,想当年他们寒窗苦读,如今竟然比苦读时还苦!
大理寺的众人一边流着泪一边绞尽脑汁的给温子衿想罪名。
不同于柳鹤衍做事谨慎、名声很好,温子衿几乎不出门,不出来参加什么活动,他的罪名更难想。
到最后大理寺的众人参照以往的罪罚案例,绞尽脑汁、脑汁绞尽才给温子衿想了几个。
首先,温子衿不喜欢出门,为什么?因为他在府里尽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是因为羞愧难当,才不敢出门的,根本就不是不喜欢。给他按个道德败坏的罪名。
其次,众人们找出了温子衿每次参加众大活动的记录,发现温子衿每次参加谢晚烛都在,这说明什么,说明温子衿对当时的七殿下、现今的圣上心怀不轨,不然为何谢晚烛不去的场合他不去,谢晚烛一去他就去,给他按个变态流氓罪。
再者,温子衿一副高冷矜贵、不可攀的模样,他为何要做出这副模样,因为他没有礼貌,他瞧不起人,所以对人才冷冰冰的。给他按个自视清高罪,此番德行根本就不配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
……
温子衿和柳鹤衍都是青年才俊,此番温子衿的黑料也被散播出去之后,两方的爱慕者撕了起来,理由是这样的,把战火推到另一人身上,那么自己的正主不就安全了吗。比如说温子衿的爱慕者想将百姓的视线全部转移到柳鹤衍的黑料上,这样温子衿的黑料就没人理睬了,于是双方的爱慕者大肆花钱去传播对方正主的黑料。
一时之间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温子衿和柳鹤衍两人。
除了他们的各种离谱罪名以外,民间还自发给他们加了很多版本的罪名,比如柳鹤衍其实暗恋温子衿,得不到对方,才使坏散播对方的谣言,而温子衿久久不出府或是出府少,其实那些日子都是在被柳鹤衍囚禁了,所以才不怎么外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