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众人才议论纷纷,“刚才被震撼到了,总觉得有股特殊的感觉在,不敢怎么说话,现在龙走了,终于能够开口了,真有龙神啊。”
感受着那股威压,不少人赞同的点头。
裴钰没给他们闲聊的机会,匆匆吩咐:“朕已经和龙神达成约定,以后沧江水神会换代,以后也不会大肆索取供品,诸事已毕,大军即刻开拔,以免岸边百姓听闻后,多做挽留。”
张怀仁等人本来还沉浸在遇见龙的惊喜中,如今见皇上果然解决了难题,此时还惦记着别给百姓造成太多负累,这等心肠,让人十分感慨。
只是也许是经过这一遭遇,皇帝看起来威势更重了,叫人有种想要战栗拜服的感觉,不愧是天子,这就是皇家的气象吧。
但是这其实只是,蛛丝甲胄上面龙威,带来的错觉而已。
大军很快就拔营而起,随着离开沧江之后,裴钰总算是松了口气:还好跑得快,不然这群npc们要是再喊出来他的说辞,那不是当场露馅。至于之后长安见面会怎么办,那不是问题。都是些不懂事的百姓和士兵,没有见识,见到了龙以后,就在那里胡言乱语,自己也不知道。
宝音问他,他比龙还惊讶,这事不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只要别当面提起,那样他就不好骗龙了。
反正白龙心地善良,知道这是谣传之后,也不会把那些不知情导致乱说话的凡人怎么才是。
***
长安
耶律普贤正在眺望这座大城,她为大可汗的长女,为诸位兄弟姐妹中最为年长之人,自然从出生起,就吸引了很多的目光。为了不叫自己坠了家中的声望,耶律普贤从小就对自己要求严格。
她为人强势,说一不二,整个军队中,哪怕是纷乱再多,可只要她下了决断,所有人都将听从她的命令,服从她的指挥。
她为人骁勇,每当作战都会身先士卒,而且不吝惜于赏赐下属,每当看到她面部那道巨大的伤疤后,贵族们都很赞叹,认为跟随她,才能畅快的去夺取战利品。
因此,占据了年长的优势,展势力的时间最长,还有这样的勇毅在身,她麾下的军队是所有王子王女中最多的,足足有五万多人。
不过,大可汗的直系部队数目还要比所有的王子王女都要多,不然,他也不能继续稳稳坐在这个草原共主的宝座上,经过养蛊一般的厮杀,他的这些儿子女儿们,大多数都凶猛好斗,做事十分弱肉强食,若是他没有军队傍身,这个位置早就被野心勃勃的孩子们给推翻了。
耶律普贤想到耶律达,这个弟弟叫她生出了不小的危机感,若只论勇武和部队,她占据了不小的优势,如果不是大可汗更加强势,她早就掀翻自己的父亲,自己去做大可汗了。
大可汗和大王女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她为何又要乖乖只去当个所谓的,能够叫父亲自豪放心的好女儿?
权利,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才好!
耶律达,咀嚼着这个名字,一道寒光从耶律普贤眼中闪过,经过她的观察,这个弟弟在提出引入佛教之后,虽然更加得到大可汗的欢心,但是显然叫大萨满失望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可汗和大萨满的利益冲突,矛盾尖锐,与其当个墙头草两边倒,这种事情太危险了,一旦有什么万一,都是先清理墙头草,所以必须要选边站。
想着族中波谲云诡的局势,自己被派遣攻打长安,而非洛京,这本来就已经有种意味。也许会有人觉得,长安富庶,是一座很好的城池,这是大可汗的赏赐和满意的体现。
但是耶律普贤却不这么认为,洛京为魏国皇都所在,一旦被攻破,意味着灭国。能够立下这种泼天之功,又会得到怎样的重视在?
父汗在有意无意的平衡诸位子女的势力,他指派只有一万人军队的耶律承启去攻打洛京,而叫自己来长安,不过就是出于这种考虑罢了。
如今看来,长安果然是一块硬骨头,并不好拿下,她冷酷的指挥着士兵们不断的驱赶着魏国百姓们攻城,若是不愿意去的,统统射箭射死。
这一批死光没事,继续抓捕就是了,她已经把周围小城都一一攻打完毕,因为军队数量够多,留下两万人看着长安,剩下的可以从容四处破城,还有余力。现在手里的俘虏无数,正在耐心的消耗着长安守军的军械。
长安的主官甘白薇是个极为果决的人,见到局势不对,她十分强硬的接管了一切,最开始听说胡人攻城,一路长驱直入,临近城池都被攻破后,见势不妙,立刻强行组织人员征收城外青苗,因为这,她被不少人诟病,就算是听说胡人要来了,可终究还没有到不是吗?
但是把没有成熟的麦子都给割了,这让农户们明年该吃什么?用什么去缴纳赋税?
一些人见她表现强硬,少不了背后冷嘲热讽,认为她小题大做,被胡人吓破了胆子,还没见到胡人,这就开始慌不择路了。
甘白薇听说了这些,但是并没有放在心里,她家世不错,也读过许多史书和兵法,自古以来,两军交战的时候,绝不可以给敌人太多的补给,要想办法给对方造成困难才是。
并且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要有一个领导者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不可以朝令夕改,时时动摇。
不然,见到主心骨都这么软弱不确定,只会把恐慌不断带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