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们好,今天我将就所谓的晋阳之战进行一段分析,这些都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异议的话,欢迎各位和我进行详细交流。
在魏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充满了某种幻想式记录,诸如火焰焚城,诛灭敌军。什么不伤人命,堪称天火。
简直跟个幻想症患者的臆想一样,充满了玄奇色彩。不知道的还以为打开的,是网站的修仙小说,完全失去了史家最严谨的态度,怨不得提起史书,讲到魏书时,大家都人忍不住摇头。
实在是内容离奇,记载出格,总之不像是真正生过的事情。
据我的推断,参考了一些相关历史记录,古代的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距离皇城河南省洛阳市,距离约有四五百公里,在高上开车也得五六个小时,哪怕是乘坐火车,也得差不多13个小时,这不是一段很短的距离。
以古代的出行方式,多为骑马赶路,马匹一小时能走约摸2o~7o公里*,受到道路条件的影响,还有古代天黑之后,赶路也不方便,路上也许出行还会遇见迷路等突状况,走走停停,大家可以算一下,从皇城到晋阳需要多久才能到。
皇帝能够在洛京之围解除后,就御驾亲征,驰援晋阳,说实话,我还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之前的皇帝就是御驾亲征,然后军队大败,招致了之后的一切,很难想象出来,当时的朝臣百官,皇室宗亲们,难道就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吗?
他们难道就不害怕旧事重演,更何况,幼帝才11岁,居然就放心让他领兵出征。
怪不得不少人感觉从这时候起,魏书就像是史官嗑药之后的作品。
这个事迹,放在今天也够炸裂的,谁家孩子11岁,也才小学生的年龄,让小学生带领外地的勤王军,就这么上路支援去了。
听听看,这放今天,肯定是要上新闻的,还要被认为,事迹离奇,内容魔幻。
在古代,11岁,也不是一个多大的年龄,在某些学派看来,所谓的陨石、紫光不过是造假,所以才会认为小学生拯救国家的描述,实在是让人不敢置信。
大家别笑啊,我知道动漫里面都是中学生拯救世界多一点,咱们国家来个小学生圣君,年龄上比常规设定还小一些。
但是换个话来说,也正是因为百官默许,让幼帝能够率军救援,这也被认为是真的存在天火等神迹的有力证明,不然实在是不符合人性。
没有神迹打底,一个幼童,能够在宫闱之中有多少话语权,大家可想而知。
假定魏书记载的都是真的,那么逻辑就挺顺的,陨石吓住了洛京之人,让他们放权给天子,然后皇帝才能去救晋阳。
他带了两万人,这些人马也不少了,到了晋阳外,被认为也许是通过放火,所以烧死了不少敌人才取得战争胜利。
说到这里,新的疑问出现了,白天放的火,也不是半夜袭营,那些敌人们难道是木头桩子,都不会动弹吗?
火都烧到眼前,也不知道跑,不知道躲开,所以才会统统被烧死。
毕竟除了放火的描述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野史正史,都没有说,和胡人进行了正面作战,更是一个俘虏都没有留下,这不合常理。
所以有人认为也许是在水源中下了迷药,让敌人丧失了战斗能力,不然不会这样。
至于晋阳城中对皇帝的个人崇拜,显然有些乎想象。
虽然皇帝千里驰援,承诺免税是很感人,但是这解释不了晋阳之后的举动。
魏国的末代皇帝在位时,地方起义此起彼伏,一片烽火连天的架势,看起来江山社稷岌岌可危。
但是晋阳是在诸多地方起义后,才迟迟入场。
说实话,就末帝的昏庸程度,很难想象出来,晋阳人是怎么温顺驯服忍耐下去,直到最后才竖起反旗的。
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即便是晋阳在起义,他们起义的方式和内容也颇为与众不同,竟然军队是组建了,可就是没有进入洛京。
诸侯争霸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时间宝贵,也许几天之内,就能分出胜负上下,从而改变家族和人生的命运。
成则飞黄腾达,举族跃迁。败则满门抄斩,人头落地。
我们都知道,在魏国灭亡时,裴钰的陵寝就安葬在洛京附近,那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争霸,都在争夺着突入皇城,消灭末帝,成为新朝开国之主。
而晋阳的作为与众不同,他们居然派出大军,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保卫帝陵,没错,就是裴钰的陵寝。
这些晋阳士兵骁勇善战,在帝陵附近打退了诸侯中某些妄图劫掠皇陵的残兵败将,牢牢把守着这位已经逝去的天子安息之所,可以说是将忠诚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