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大臣心中腹诽不已,他们在下面有的嘴唇蠕动,有的眉毛抽搐,还有的悄悄扬起脖子去观察同僚的表情。
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实际上心里眼里转动的都是主意,只是碍于皇帝近日的抄家不断,他们害怕步入后尘,所以不敢出声罢了,因为这个皇帝可不像是先帝,他上任以来,都抄了多少人家了。
这些朝臣们,就等着有出头鸟沉不住气主动跳出来,可没有想到大家一个比一个能忍耐,都这样想。
底下人想什么,裴钰不打算管,反正没人唱反调就是好事。借着这个东风,裴钰也没有客气的想到了他早就惦记着的科举制度,没错,他这次打算遵守传统的政治艺术,专门示意何允彦出头集火。
因为他可以肯定,会有人出头反对,但皇帝的话要是被当场杠回去,他还要不要面子了。
就跟赵高的指鹿为马一样,他也需要通过今日的事情,来去观察众人的政治立场,看看谁和他是一心的。
眼下为了快积攒威望值,他需要不断的搞事情,目前最快的法子就是出台制度,更何况,裴钰已经觉得人手紧张了,迫切的想要多捞点人才。
至于何允彦,反正他是幸臣,虽然谁都知道他的胆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这么说,还不是皇帝的暗示,但有时候,政治游戏就需要这么个遮羞布,这样子不满意的人只会把原因归罪于何允彦,而不是他,他还是清清白白好圣君。
何允彦好好干,回头给你升官!
接受到眼色后,何允彦作为保皇党,皇帝眼前的大红人,立刻跳出来开口了:“官职素日里常常是代代相传,集中在世家贵族和勋贵群体中。况且如今我朝盛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由中正官定品,依据品级来安排官职。
但基本上只有那些豪族世家才能获得高品,寒门只能被定为低品,这样长此以往,朝廷上缺少新鲜活力。臣不才,苦思冥想,有了灵感,不如开‘科举’制度,就是组织学子集中考试,以考试成绩来录取士子。
诸位的族人后辈们从小就享受了最好的教育,沐浴在大儒的熏陶下,家中万卷藏书可以随意翻阅,知识储备丰富,各个都是人中龙凤,能力杰出。
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共同参加考试,高下立见。而且那些贫家学子不仅难得看到藏书,还不能接受很好的培养,不知道要追赶多久,才能到诸位子孙后人的起点,有了这么大的优势,难道诸位大人不愿意让自家孩子们有个挥的机会吗?”
你这个小人在说什么鬼话,谁会愿意让孩子本来好好地能继承官位,现在还得考试才能做官啊。
果然是小人,不可理喻。
说是定品,不过是互换政治资源,你给我的孩子定高品,我也给你的门生定高品,这样依靠品德做官,才是最好的方法。
何允彦是疯了吧,这么多人的子孙后辈都等着呢,他跳出来搞这什么科举。
顿时,就有按捺不住的臣子上奏:“启禀陛下,臣有本奏。何大人此言差矣,国朝素来看重人之品德,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又怎么配进入朝堂?如果仅仅依靠考试来做官,谁敢保证应试者的品德呢?如今的定品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充分评判了人的品行,这才是合理的推荐方式。”
何允彦早就有这种心理准备,他刚开始时也是被皇帝的奇思妙想震惊不已,可既然下定决心要当好忠犬,他就得想办法去给皇帝解决烦忧。
好在自己的靠山也不是什么普通人,等到陛下开始拉偏架的时候,他们自然知道该闭嘴了。
先吵吵吧,吵完火气散出去,总比憋着一股气,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使坏强。更何况,他还真觉得这番话挺有道理的啊。
最重要的是他又不需要考试,家里其他人也不用。刀子没有割到他身上,反而替陛下分忧,他的官职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才不害怕这群人呢。
越卖力越能让陛下记得我的好,何允彦精神十足的开始反驳:“这位大人这话说的就不对了,为官一方就要造福万民,如果不通过考试检验能力,怎么知道能不能胜任官职呢?
有的人也许品德杰出,可授予博士之位,让他们在国子监教书就行,这样也能让学子们感染老师的良好品行,不是最恰当的吗?更何况,人的品行是会改变的,又不会始终如一。
就像是我曾经听说过的,御史大夫楚河镇因为家中父亲病重,就衣不解带的照顾,最终感动上苍,让父亲痊愈,紧接着,有着这样优秀的品格,这位就被定为高品,然后入朝为官。可他最后竟然敢去勾结外敌,想要献城。
现在已经被下狱了,明明刚开始谁不夸他纯孝,我记得当时给他定品的批语是:孝感动天。可这样一个人,如今哪里对君主有着该有的忠诚呢?这样的例子就在眼前,难道还不能说明,依靠品德选取官员,是多么不合适吗?”
何允彦的话不仅听起来不错,还举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顿时让一些没主意的人摇摆起来。
但还有些人深知,自家的后人如果真去考试,定然不能过关,所以他们还不肯放弃,这是关乎自家能否长盛不衰的大事,怎么能因为有理没理这种可笑的原因放弃争取呢。
“荒谬,楚河镇一事只是偶然,要你这么说,因为一个人品格的变化,难道就要否定老祖宗定下来的选人用人制度吗?祖宗所定怎能轻易改变,这是不尊敬先帝,不尊敬列祖列宗的冒犯举动!”
何允彦才思敏捷,知识丰富,他做幸臣只是觉得这样爬得更快,可不是脑子不灵光,立刻就跟着说:“这位大人着实可笑,要是祖宗家法不可变,那我魏国之君又何必在开国君主的继承恩荫外,另外开辟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呢?
按照你的说法,不如继承祖制,废掉中正选官制度好了,也别定品了,大家就直接等着继承父辈的官职。
要知道,这些年来,有些世家豪族已经不复当年风光,他们在开朝时地位崇高,子孙都有高官显爵,现在靠定品,他们都做不了大官,要再去恩荫,干脆下一代就要退出朝堂了。你是打算要这些人都没有官可做吗?”
这话得罪的人可不少,顿时一些人的眼神不善了,他们本来就门庭衰微,自己当的官职也不大,要是定品,说不定还能捡漏些高品级看不上的官位,可要是继承,那真的是只能一代不如一代了。
针扎一样的目光刺过去,刚刚开口的那人如芒在背,感受着一众同僚不善的眼神,想到自己愚笨的儿子,到现在连学堂的内容都没记住,这要是送去考试,怎么赢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