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起来,吃完早膳再和你细说。”姬辰催促道,忽然勾了勾嘴角,笑问,“还是,清和你到现在还起不来?”
贾环一听,心里不服,拽着姬辰的胳膊就从床上坐起来,是还有一点儿不适,但往常也这般,都习惯了。
贾环第一次穿三品侍郎的官服,所有头发束在头顶,戴金玉冠,深紫色官服,皮肤细白,五官昳丽,腰身劲瘦,身高腿长。
姬辰盯着那两手刚好能握住的腰身,琢磨着怎么也得找件宽松的外袍给他罩上,再放出去见人。
可正值酷暑……
要不,让人把官服改了?
做官当值,为民为国,衣服穿那么修身干什么,又不是选美,一点儿不庄重,得改,就从三品的改起。
“女子科举不是实施得很顺利吗?还有什么需要该的?”贾环洗漱后,坐到饭桌边儿上。
“不是女子科举的事,这次改的是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朕想要些不一样的人才。”姬辰饶有趣味地盯着贾环。
贾环越发不解,“那微臣能帮上什么忙?”
“朕想要你这样的。”
“唉?”
“钟表,玉米,织布机,火铳,满腹诗书的文人学子朕不缺,但少贾大人这样的。”
--------------------
科举改革
63
大周能入内阁的,大都担任过礼部或者吏部的尚书。礼部尚书可以算是内阁的预备役,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定是皇帝的心腹。
礼部衙门和工部衙门在一条街上,中间隔了个户部,贾环去工部“打了卡”,拐去了礼部。
礼部尚书四十多岁不到五十,比姬辰大了二十多岁,但同一个老师,算是同门师兄。去年为了萧卓和冷水几城的事还出使过南萧,虽未亲眼见过贾环,但萧卓要纳贾环与大周和亲的事他还特意写了折子回京。
士可杀不可辱。不说贾环的功绩,只说大周和南萧之间必有一仗,这和亲毫无意义。不如借着南萧逼人和亲的情势,挥军南下,师出有名,省得他日起军还得另寻借口由头,又能慰藉满朝文武,无论哪个官员出事,无论官职大小,朝廷都不会不管。
新帝登基,如此,更能让君臣一心,军民同心,朝廷上下拧成一股绳儿,大周士气高振。
他这折子让满朝文武一致认同姬辰挥军南下,即使御驾亲征也未受到太多阻拦。
礼部尚书是姬辰的心腹,那便是自己人,自己人好办事,贾环心里的紧张去了不少,拱手给人行礼,“下官工部侍郎贾环,见过尚书大人。”
“贾大人果然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就做到侍郎,前途无量啊。”
“大人过奖。”
寒暄之后,两人坐下商讨正事。
这科举改革,他听着姬辰的意思,无非就是想像现代高考那样分个文理,选拔专门的人才。
大周科举本就分武举和文举,现在是将文举细分,原本的保留,归为经史,另外新增一类姬辰想要的,就是理工。理为万事万物运行的原理,知其原理,方能用到工程实践。
中了秀才之后,成绩优秀者可以去国子监读书,那不妨比照国子监,由礼部和工部共同主持,重新成立一个工程院,专门培养理工类学子。既招收擅长、想要往此路发展的秀才学子,也招收能工巧匠,这些人就是以后科技发展的基础。
礼部掌管天下科举,贾环生怕礼部尚书小瞧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拿起笔纸开始给礼部尚书讲科技如何解放人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他前些日子回京在船上无聊,画了蒸汽机工作原理图,这回正好用上。
礼部尚书看着纸上的蒸汽机,听着贾环滔滔不绝地画大饼,描未来,不禁感叹,“若真如贾大人所说,这工程院早晚要超过国子监的。”自设立六部开始,一直垫底的工部以后怕是要风光了。
贾环笑着摇摇头,“文有文的好,理有理的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话礼部尚书爱听,“贾大人尽管专心研究这蒸汽机,工程院和科举的事,老夫手底下大批的人可以做,就不用这些事叨扰贾大人了。”
贾环客气道,“尚书大人若是有事商议,尽管派人去工部找下官。下官先行告退。”
从礼部出来已近晌午,刚回工部便赶上午饭的时间,有小太监从宫里给他送饭。
他一个人回京,文风和郑海都留在了南萧,身边没有伺候的小厮,何宥便给他找了两个小太监当小厮使。
但哪有大臣不用小厮用太监伺候的,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走哪儿都让人“刮目相看”,中午再有宫里的小太监来送饭,就差把他和姬辰不清不白的关系写头顶上了。等到休沐,他得赶紧出去买两个小厮白天来府衙这边伺候。
“大人,可是饭菜不合口?”送饭的小太监问。
贾环摇头,这饭菜都是他平日里喜欢的。
“殿下午膳可用了?”贾环问。
小太监顿了下,说道,“奴才听御书房里伺候的人说,陛下上午接连革了几位水师监督、提督的职,叫了兵部尚书和景老将军去御书房,书房门紧关着,没人敢进去。”
这就是还没吃午饭的意思了。
姬辰工作强度大,早膳那点儿汤汤水水怕是早消化没了。
水师,军队、朝堂上的事他不明白,但船的事,他可以试试。
原本想着先试蒸汽火车,从北到南,从京城到南水,虽然探春调回京城之前可能都修不完,但最起码有这么个念头。现在想想,京城就有码头,从运河入海,从海上到南水速度更快,只需要把船建出来就能通航,兴许一两年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