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直接附赠了500多万的资源啊!
虽然目前受兵营效率限制,每天最多只能培养100人,可在生产方面几乎不需要花费资源!
这明显就是新手大礼包嘛!
原本还想等矿场产量提上去后再暴兵,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往后还可以通过增建兵营或克隆中心来加快暴兵速度!
一想到有那么多的中立单位等待占领,朱逢春就忍不住流口水。
为了甄别现实中兵营与游戏里的不同,他先查看了一下简介,发现克隆人培养预设中不仅有战斗人员,还有军医、文职、后勤甚至文艺等辅助兵种,关于工程师的培养也有多种预选项,其中包括各专业分类和等级差异。
简介里还着重说明:由于克隆人加载的记忆均来自真人提取,因此克隆系统在原则上禁止给两名克隆士兵加载同一记忆体。
文档中提到,曾有案例表明,加载相同记忆的两名个体,有一定概率引发灵魂层面的未知干扰,导致行动紊乱。
而加载了记忆的克隆战士就如同怀胎十月生下的婴儿,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随意处理掉。
最后还注明,这个问题在红警位面已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人家标明的黑坑,他肯定不会再去踩。
于是挑选了一番后,决定先培养3名电力工程师,10名机械工程师,4名建造工程师以及3名军医,余下的80个名额培养成战斗人员。
很难想象这里面每一个记忆体都代表着另一个世界活生生的人。
这种情形又好像在哪见过,他转身问道:“能不能给我讲讲你们那个世界的事?”
李云龙二人自无不可,凭着记忆把红警世界发生的事大概的对他讲述了一遍。
要说真正的时间变动,至今他们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像游戏中那样,当时盟军和苏军不知从何处知道了未来的‘历史’,其中不光是事件发展的历史,还有很多未来的科技资料。这些科技被各国吸收后,带来首先是军事变革,同时也令各国高层的野心变得愈加膨胀。
在37年1月,苏、德两国元首接连被刺,让两国陷入冷战。
新任苏军领导人名叫尤里·马林,德国新任总理名字对于朱逢春来说比较陌生,叫做马克西米利安·冯·施托伊本。
同年7月,旭日帝国一如历史上开始全面入侵。
在盟军强强联合下,西洋终于在年底将冷战彻底转变成了热战,各种高科技武器开始轮番上场,这对普通民众来说更是苦不堪言。这场新的欧洲战争在短短两年时间,各方就损失了接近1800万人,对于连续经历两次大战的欧美民众来说,已经不能用惨字来形容了。
他们根本不想参与这种政治高层和各军火商们的利益之战,厌战情绪在双方阵营开始普遍迸发。
但丧心病狂的昂撒军工复合体和犹大资本根本不会同意战争停止。
因为他们此时拥有了同共和国交换的先进克隆技术。
红警中的共和国也在事发后的第二个年头迎来了转机!一位时空旅者来到了这里,具体内容不详,但随后红警世界中共和国的发展证明了他所起到的作用。
当时的抵抗者在极其简陋的工业支持下,实施开发了数十项新计划。其中有代号‘第六日’的克隆技术,代号‘赛博坦’的机械形变技术,代号“矩阵”高科技计算机,以及代号‘队长’的人体强化技术等等,还有他们现在知道一些来自其他位面的新科技和武备资料。
按照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当时旅长要求啥也不要问,啥都不要管,反正听从旅长的命令,努力学习,埋头苦干!
这些发展和改变及时斩断了西方伸向华夏的贪婪饿爪,还抓住他们此时的痛脚,用克隆加意识提取技术,同时换取了两大阵营的顶尖科技,毕竟他们权利再大、再有钱也会怕死。
得到这些技术的犹大资本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将战争延续下去,他们开发出臭名昭著的‘回收场’,将他们的那些反对者连同亚非拉未开化地区抓来的土民尽数投入进去,通过克隆工厂转换成新的白人士兵,这些士兵就像设置好的程序,完全服从命令,只懂军令和杀戮,是资本家们最得意的作品。
可怜非洲各部落的黑人再次经历运奴船,甚至连吕宋、荷属东印度、东南亚英属国家和地区,都成了美利坚的养料池。
大英帝国本土人口本就不多,更不愿消耗在这场不以自已为主导的战争之中,那么从南亚和土澳抓土著就成了必然选择。
苏军亦是如此,本就打光了一代人,为了抵抗资本世界的侵蚀,只能通过克隆技术不断增加本方人口,好在它拥有巨量资源,苏军生命科学院更是推出‘复制中心’,将新出生的克隆人迅速转化成坚定的革命战士。
可惜仅凭设备对细胞培养实在是比不上盟军的暴兵速度,而被两面包夹的地理位置又限制了苏军暴兵上限,就算使出同样疯狂的招数,用西亚逃来的难民和克林斯基南部地区的人当养料,也没法跟那些有众多殖民地的老牌帝国比。
双方大战了两年半,在全球制造了诸多无人区。
时任盟军总指挥的老美五星上将卡西迪将军觉得,最后退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苏军没啥威胁了,原本能容纳100万人的城市,短时间内挤进去了接近250万军民,只要切断往来于此来的中方物资输送铁路线,苏军在四面围攻下很快就会败北。
而与此同时,原本被他们牢牢掌控的东南亚,却因为共和国的突然崛起失去了控制,短短十几天内,西起中南半岛,东至倭寇本州岛,就被解放了大半。
更让他们没法理解的是,之前派到国内各地的间谍和在当地收买的二鬼子,不到一个月都陆续没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