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长走了之后,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肯定,又入了共产党,再加上名声在外,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更多事了。
于是在接下来了的半年时间里,独立旅直接发展到一万六千人,还有两万的预备役。
部队的框架还是五个团,只是名称换了,变成了五个加强团,每个团的人数达到了三千人。
傻蛋自已的旅直属加强护卫营,直接干到了一千人,在别的部队都相当于一个团了。
基层连排班干部,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小生瓜蛋子,为此每个团每隔一段时间,还特意组织了训练实战任务。
不是端个鬼子炮楼,就是骚扰骚扰城里的鬼子。
如果要是感觉此城可以拿下,迅速调集一个团或两个团过来帮忙,打下之后也不占地盘,就把物资一抢,回去继续发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便已踏入1945年的初春时节。
春节的余温尚未消散,国共两党之间的氛围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本相对缓和的局面逐渐被紧张所取代,双方的态度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恶化迹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曾经罕见的国共摩擦事件竟也频频发生。
这些摩擦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更使得民众对未来局势充满了不安与疑虑。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共双方是否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历史的走向总是扑朔迷离,谁也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个时候,身在军事学院这种小学校的林羽才发觉,可以非常坦然的搪塞各种人群了。
就一个远离部队接触不到其他人的理由,搪塞了所有国民党的各种高级人员。
可摩擦的情况还在继续,却远离了独立旅,让他们有了相对的发展时间。
独立旅以一种高效,有序的速度在向前发展,等他们出山的时候一定会吓到所有人的一跳。
远在在北平的弟弟何雨柱可闯祸了,何雨柱和几个小伙伴打死了一个鬼子,还获得了一把王八盒子,他们没有害怕,反而兴奋起来。
此刻,何雨柱正与几位来自少年抗日先锋团的成员秘密策划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这些年轻战士们的面庞虽仍透露出些许稚嫩之气,但眼眸中的坚定意志却远超于其实际年龄所应有的成熟度。
这些孩子都是四合院里的孩子,受到父母的默许,或者是在父母的感召下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何雨柱环顾四周后说道:“刚才我们成功地给那帮可恶的鬼子一个狠狠的教训,但毫无疑问,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展开疯狂报复。因此,我们必须严阵以待、未雨绸缪。”
其中一名少年难掩内心激动,兴高采烈地喊道:“咱们干掉了那个鬼子,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
然而,另一名少年却眉头紧蹙,表示担忧:“可是如此一来,鬼子必然会变本加厉地欺压周边无辜百姓。”
何雨柱颔首表示认同:“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得设法替乡亲们排忧解难。诸位对此可有良策?”
这时,一名机智勇敢的少女献计献策道:“我觉得不妨化整为零、分头行动,如此便能降低被鬼子锁定的风险,然后再分头行动,转移鬼子的视线。”
何雨柱闻此言论,深表赞许地点头称赞:“甚妙!那我们就分组行事,持续不断地给鬼子制造麻烦,让他们疲于奔命,无暇再去欺凌残害百姓。”
听闻此言,众多少年纷纷踊跃发言,表示坚决拥护这一提议。
可惜,这些孩子们根本没有了解大人世界的残酷。
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少年抗日先锋团的成员们的确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甚至还背着何雨柱发展了很多成员。
现在正是鬼子秋后蚂蚱的时候,鬼子的恶行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也唤醒了很多爱国的青年,尤其是青少年居多,被活跃起来的抗日先锋少年团所招揽了一批。
可惜,他们太高估了自已,一次在北平城的小巷中与日本兵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但由于缺乏经验和装备上的劣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这还没完,在一个清晨,当晨光洒满古城墙的时候,一群少年悄悄接近了一个日军的巡逻队。
十二人的鬼子巡逻队,不光有长短枪还有机枪。
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不只是简陋,有的甚至只有石头和木棍。
战斗很快爆发,少年们的呐喊声划破了宁静的空气。然而,面对训练有素的日军,他们的攻势虽然猛烈,但很快就遭遇了顽强的反击。
在一片混战中,有的少年被子弹击中倒地,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有的被刺刀穿透,痛苦地蜷缩在角落。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中的火焰却是坚定的。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放弃抵抗,没有发出一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