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袁崇焕升正四品兵备副使,再进从三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
十月,袁崇焕得知父丧,准备回乡守孝,行至丰润县,接到天启帝的夺情起复之命而返任辽东。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明军在辽东与建奴的柳河之役中大败。
袁崇焕阻挡大明的士卒奔溃,并收拢残兵,组织安排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防守,从而保全了明军的实力,防止了战局的进一步恶化。
十月,孙承宗因为柳河之役的大败而引咎辞职。
袁崇焕因此对朝廷深感失望,见到孙承宗就流泪,甚至请求和孙承宗一起辞职。
孙承宗辞职后,新任的辽东经略高第到任辽东不久,即命锦州、右屯卫、宁远、前屯卫等处的军民入关,尽弃关外之地。
袁崇焕上书抗议,认为锦州、右屯卫、大凌城,这三城绝不可轻易弃守。
如果弃守这三城,那么只会“示敌以弱,非但东奴(后金),西虏(蒙古)亦轻中国”,而且会使“宁(远)、前(屯卫)震惊,(山海)关门失障”。
同时袁崇焕还表示:“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在高第的命令下,关外诸城的明军大都撤入关内,只有袁崇焕拒绝了高第的命令。
由于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撤离,因此关外诸城只剩宁远还在坚守。
十二月,广西道御史王珙上疏称赞袁崇焕,“清操伟略”,请求给他升官,明廷遂升袁崇焕为山东按察使(正三品),仍管宁前道事。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征辽西。
袁崇焕在得知努尔哈赤率军渡过辽河之后,马上进行了军事部署。
他安排满桂负责宁远全城防务,东南方为面对建奴大军的冲之地。
此处的防卫由满桂亲自负责,左辅负责西面,祖大寿负责南面,朱梅负责北面。
此时的宁远城,刚刚获得了朝廷划拨的十一门红衣大炮(红夷大炮),袁崇焕对此炮的威力十分满意,企图借助十一门红夷大炮的巨大威力退敌。
袁崇焕除了积极备战城防外,还在战略上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焚毁城外民居、积储。
在宁远城的战略动向大会上,袁崇焕对着全城的军民说道,“本道(袁崇焕自称)定与此城为存亡,而本道申明内有各将领或守或援,俱当与本道为存亡。
结连一处,彼此同心,死中求生,必生无死。但恐贤愚不一,除临阵退缩,本道法所得及,径于军前诛之。”
为坚定将士守城决心,袁崇焕诛杀临阵退缩的逃兵,并移檄前屯卫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杨麒,说凡见逃兵即以间谍论,逮捕处死。
若有一兵溃入前屯卫,一卒逃进关内,则问罪赵、杨二将。
袁崇焕又给山海关管关的主事陈祖苞写信,嘱咐他不得放改服潜逃的兵士入关。
由此,宁远将士“皆无退志”。
袁崇焕还当面恳请经略高第不要出兵援助,以谋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决战前,袁崇焕刺血为书,向全体将士下拜,吃着草激励他们说:“苟能同心死守,吾为牛羊以报,亦所甘也!”将士都为之感动,请求拼死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