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太子看来,四皇子就是个“叛徒”,明明是跟在他身后跑的小弟,居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不听话了。
不但不听话了,甚至还敢跟主人叫板了,那可不就是背叛了——在太子的眼里,哪怕四皇子是他皇弟,那也是他的奴才。
因为他的人设就是这样的。
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虽然能力天赋都不错,但是气度秉性,不堪为君——这个评价不单只出自皇帝的金口玉言,还获得了史官的认可记录,可以说是十分客观了。
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太子本人,他变成这样有一大半儿都是皇帝的锅。
太子本是早逝的元后所出的嫡子,一出生就被封了太子,可惜也是一出生就没有了亲娘。
可以说,他的太子之位是他娘先皇后用命换来的。
皇帝不知道是真爱那位难产而亡的元后,还是要搞一个深情的人设稳住先皇后的母族,总之是直接在先皇后临终前封了还是婴儿的嫡子做太子了。
不但如此,他甚至还把这个太子带在身边儿亲自教养。
如此一来,太子跟其他皇子完全不同。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皇帝作为君王来尊重、敬畏——那明明就是疼他爱他的亲爹,哪里是什么君王呢。
君臣父子,在太子这儿直接变成了父子君臣。
在太子还小时候这自然是很好的,因着他越是把皇帝当成父亲而不是皇帝,皇帝就越是疼爱他、看重他。
因着皇帝从没试过自己带娃,故此对亲自带太子这事儿感觉十分新鲜,并且用心。
跟现世里头那些父母们一样,第一个娃照着书养。第一次亲自带娃的皇帝陛下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对待太子那是无微不至、有求必应。
当然太子那个时候也是十分争气,他也的确在帝王术、学问、骑射等等皇帝主修课程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有一点却直接废了。
那就是与人相处之道。
因为是被九五之尊直接宠上了天,他自然就养成了高高在上、毫无同情心、没有同理心的性格。
皇帝都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了,他都要费心宠着自己,那其他人还有谁配得到自己的尊重?
都是奴才罢了。
于是,在日渐长大的太子殿下眼中,这世间的人,除了他父皇之外,就只分成了两种。
有用的奴才和没用的奴才。
不管有用的还是没用的,都是奴才。
几个皇弟也是如此。
从他们出生开始,皇帝就告诉他,这些都是他的皇弟,都是他将来的肱股之臣——肱股之臣,那也就是有用的奴才了。
可惜他看了一圈儿,也就只有老四还能凑合用。其他几个皇弟要不太傻,要不就是有自己的想法,不够听话。这种的就算给他当奴才,他都不稀罕,肱股之臣什么的更是算了。
原本他以为老四会认真跟着他办差,将来他继承大统之后,也一定不会亏待这个四弟。
没想到这小子先是跟他说什么要韬光养晦,又抢了他看中的女人——女人么,要了就要了,反正有的是。而且贾家那丫头美则美矣,却总感觉不够听话,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也就算了,但是告诉他说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堂堂太子,要韬光养晦做什么?
父皇都已经对他表现出不满了,一定是他还不够努力的原因,这种时候肯定就要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的能力才是。
一个小小的、没有母族支持的四皇子居然也敢教他堂堂太子殿下做事,简直可笑之极。
太子当即狠狠呵斥了四皇子一番,原本想着这个老四一向懂事,被训斥了一顿也就该明白今后怎么做了。
他甚至都想过,假如老四从此就乖乖地听话,他也可以既往不咎,毕竟老四这小奴才,是真的好用。
谁知道这小子居然不声不响地就跟他这个太子哥哥疏远了。
真是岂有此理。
太子愈发生气,还想着说怎么教训这个小子一回。却不料还没找到机会,这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又跟继皇后走得很近,还隐隐有另起炉灶的意思。
怎么着?也想学老八跟他争皇位?
这就不能忍了。
不过即便如此,太子也还真的没想着对四皇子下手。或者说他还不屑于这么干。不过他不想,不代表他背后的人不想。
太子的外公和舅舅一直都是野心勃勃的,很多事儿,原本也不需要太子开口,他们就直接出手替太子办了。
这一次就是。
太子的外公跟舅舅直接派了人跟着四皇子和袁春一路伴驾南巡,终于在他们去林家别苑的时候动了手,并且还成功了。
得到这个消息,太子先是震怒,但是后来却很快放松了下来。
反正这事儿他没有动手,怎么说也跟他扯不上关系——虽然说是外公和舅舅的人,但是他们俩一向思虑周全,必定不会让人抓住把柄的,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退一万步说,他人在京中好好地办差事呢,扬州发生的事儿,跟他这个远在京城的太子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人刻意诬陷。这么一来,不但可以安然脱身,反倒还能反咬一口,直接致对方于死地,实在是太妙了。
一旦这么想了之后,太子立刻就命人朝着这个方向准备。没想到准备了半天,刚刚有了点儿眉目,结果江南那边儿就传来消息说,老四虽然没死,但是救上来之后居然直接被父皇给发落了。
虽然不知道中间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但是这无疑是个极好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