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孙无忌组织百姓们的时候,一位年轻的传令兵身背信鸽,一路快马加鞭,穿越山川河流,历经五日风餐露宿,终于将平定反叛的喜讯传回到了长安。
这则消息犹如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人们听闻之后,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涌上街头,相互庆贺。
一时间,长安城内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这股喜悦之情,更如燎原之火,以长安为中心,迅速蔓延至大唐境内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长孙无忌等众人已圆满完成了城池的重建工作。他们告别了泾州的百姓,踏上归途,浩浩荡荡地返回长安。
然而,他们并没有空手而归,还带回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叛军将领的家眷。这些人将被押回长安,接受审判。
时光荏苒,十日匆匆而过。长孙无忌率领着大军终于抵达了长安。与此同时,李世民早已率领文武百官恭候多时。
百姓们也自发地涌上街头,夹道欢迎凯旋的大军。街道两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们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大军回营后,李世民立即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对在平叛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进行嘉奖和封赏。
他亲自为功臣们颁发赏赐,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在这场盛典中,长孙无忌作为平叛的主要将领之一,备受瞩目。他的功绩得到了充分肯定。
庆功宴一直持续到了半夜,而叛军家属则被带到了大理寺接受审判。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瞬之间,长孙无忌等人回归京城已逾半月矣!
而今乃贞观元年之三月初三也,正值春耕之际。此时此刻,百姓们皆忙碌不已,田野间处处可见其辛勤耕耘之身影。
农人们或犁地翻土、或播种插秧、或灌溉施肥……彼等皆怀希望与憧憬之心,期待着秋日之丰收硕果。
……
而在乾清宫的地下室内,李世民小心翼翼地将系统空间内的种子轻轻放了出来。他凝视着这些小小的种子,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他深知,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种子,即将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李世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召唤来了张阿难,并吩咐他去找些人来,把这些珍贵的种子全部搬出地下室。张阿难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照办,组织人力开始搬运这些蕴含着希望的种子。
正当张阿难指挥众人将种子抬出地下室的时候,房玄龄等大臣前来向李世民禀报政事。一番忙碌之后,他们完成了政务的汇报。这时,房玄龄恭敬地拱手问道:“陛下,臣等见大殿之外有许多人正在忙碌,不知所为何物?”
李世民微笑着回答道:“哦,你说那些啊?那是一批农作物种子。”接着,他详细地向房玄龄等人介绍了这些种子所具有的高产特性。
房玄龄等人听完,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竟然如此之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意味着大唐的粮食供应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将因此发生质的变化。
众人议论纷纷,对这些种子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随后,杜如晦恭敬地拱了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与疑惑,问道:“不知陛下,这些种子您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的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随后缓声道来:“这些种子乃是一位勇敢且富有冒险精神的商人,历经千辛万苦,从一个极其遥远的地方所带回之物啊!”
房玄龄与杜如晦互相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暗自感叹,陛下真乃洪福齐天之人啊!他们深知,这些种子的降临,必将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陛下对这些珍贵无比的种子有何打算呢?”房玄龄轻声问道。
李世民深思熟虑片刻后,缓缓说道:“朕计划将这些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种子,分发至全国各地,让广大农民得以广泛种植。”
“陛下此决策甚妙啊!”杜如晦赞叹不已,“这般行事,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粮食短缺这一燃眉之急,更能极大地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呐!”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紧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然而,这件事情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切不可引发任何不必要的纠纷。”
“微臣等人谨遵圣谕。”房玄龄与杜如晦异口同声地回应道。
岂料,正当此时,魏征突然躬身施礼,拱手进言道:“陛下,倘若百姓们对种植心存抵触之情,应当如何应对?”
李世民闻听此言,亦不禁陷入深思之中。稍顷,他缓缓开口道:“可以先行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广泛宣扬这些种子的优越性,并向农民提供适当的奖赏,籍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魏征颔首示意,表示赞同,赞叹道:“陛下英明睿智。”
“嗯,既然如此,此番事宜便交由魏爱卿与杜爱卿共同操办吧。”
“遵命,陛下!微臣二人定当竭尽所能,决不有负陛下所托。”
“嗯,甚好。这里有详尽记载这些种子种植之法以及遭遇病虫害时应对之策的典籍。”李世民边说边指向书案上的书籍。
“谢陛下恩赐,微臣等定会悉心研读。”
“嗯,好了,尔等皆可退下了。”
“遵命,陛下。”众人齐声答道,而后依次退出宫殿。
就在大臣们都退下时,一位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向李世民拱手行礼后,恭敬地说道:“陛下,袁院长和长孙院长求见。”
李世民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着两人此时前来所为何事。他看了一眼内侍,问道:“哦,他们有什么事吗?”
内侍低头回答道:“陛下,微臣不知。”
李世民挥了挥手,吩咐道:“行,你去叫他们进来吧。”
内侍应声退下,不一会儿,便领着袁院长和长孙院长走进殿内。
两人见到李世民,躬身行礼,齐声说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起身,然后开口问道:“两位爱卿今日来此,有何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