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正月十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且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将其誉为“大改革之日”。
清晨时分,大明宫的宫门缓缓敞开,身着华丽官服的大臣们鱼贯而入,他们神情严肃、步伐稳健地走向朝堂。
宫殿内庄严肃穆,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
随着一声高呼:“陛下到!”
全场肃穆无声,众人纷纷跪地叩头,高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道:“平身吧。”
众大臣谢恩起身而立。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群臣,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何事要启奏朕?”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身材伟岸的中年人从队列中走出,正是当朝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他恭敬地拱着手,高声说道:“陛下,微臣有要事相奏。”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准许。
“陛下,经过中书省深入研究当日早朝上所讨论之议题,并充分参考其他大臣呈递之奏章中的宝贵意见及您后续提出的重要政令后,现已精心拟定出一份全面详尽的改革方案,且该方案业已顺利通过门下省严格审查。”
“哦?呈上来让朕瞧瞧。”
“遵命,陛下!”话音未落,只见张阿难快步上前,从房玄龄手中稳稳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折,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其转交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接过奏折后,神情专注地阅读起来。他时而微微蹙眉,似乎对其中某些条款心存疑虑;然而不过片刻功夫,那紧皱的眉头便舒展开来,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微笑。
待到读完最后一页,他轻轻合上奏折,将其依次传递给在座的诸位大臣,语重心长地道:“诸位爱卿不妨仔细审阅一番,倘若大家均无异义,那么就依此方案执行吧。”
大臣们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了轻微的议论声。
片刻后,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
李世民见状,大手一挥,“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房玄龄,此事就交由门下省全权负责。并且早朝结束后就张贴出去。记住要通知到每个县城。”
“臣领旨。”房玄龄应声答道。
退朝后,李世民回到寝宫,心情愉悦。
他相信,这次改革将会给大唐带来新的气象。
而在宫外,百姓们也在热议着朝廷的新政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
“这是干什么?”有人满脸狐疑地问道。
“布吉岛啊~”另一人同样摸不着头脑。
“大人,不知道这张贴的是什么?”又有一个声音响起。
“是啊,是啊……”周围的人纷纷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