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如惊弓之鸟一般,拼命狂奔了大约二十里后,终于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他们惊恐万分地回头张望,当看到身后并没有唐军追来时,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些疲惫不堪的突厥士兵们纷纷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想到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为何唐军没有继续追击?难道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颉利可汗面色如铁,阴云密布地伫立着,沉默不语。身旁的副官心惊胆战,看着颉利可汗这副模样,丝毫不敢轻易上前打扰。
然而,副官深知此时情况紧迫,如果不能及时提醒颉利可汗采取行动,一旦唐军追杀而至,后果将不堪设想。
内心经历了一番激烈挣扎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脸上流露出惶恐与不安之色,轻声对颉利可汗说道:
"可汗啊,请您尽快整顿军队阵型吧!若再拖延下去,待唐军追击上来,咱们可就陷入困境了啊!
"
说完这些话,副官额头上已布满细密汗珠,心跳急速加快,紧张地注视着颉利可汗的反应,生怕自已会因为多嘴而遭受责罚。
颉利可汗眉头紧皱,凝视着远方,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副官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此刻士兵们疲态尽显,士气低落,若是强行整军,恐怕效果不佳。
就在他犹豫不决、内心挣扎的时候,突然间,一阵猛烈的狂风席卷而来,掀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尘。风中隐隐约约传来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越来越近,就像是唐军追杀过来的不祥之兆。
颉利可汗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心头一紧,暗自惊呼不妙。他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高声怒吼道:“众将士听令!迅速排列阵势,准备迎战敌人!”
突厥士兵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听到可汗的命令,他们还是努力支撑着站起来,匆匆忙忙地整顿队伍。
经过一番紧张而混乱的调整,突厥军队终于组成了相对整齐的阵线。然而,他们等待了将近半个时辰,却连唐军的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眼看着狂风依旧肆虐,并没有唐军追击的迹象,突厥士兵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下来。
颉利可汗见状,心中稍定,但仍不敢掉以轻心。他沉思片刻后,果断下达命令:“所有人后退三十里地!”
于是,突厥大军缓缓后撤。在撤退的过程中,颉利可汗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心里清楚,唐军可能随时会出现。
当突厥军队退到三十里外的一处山丘时,颉利可汗下令安营扎寨。士兵们赶忙搭建帐篷,生火做饭,希望能够恢复一些体力。
夜幕降临,营地四周一片寂静。颉利可汗独自坐在营帐内,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他意识到,与唐军的这场战斗并没有结束,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随后他对着帐外大声呼喊:“来人啊!速去唤一名探子前来见我!”声音如雷贯耳,响彻整个营地。
没过多久,一名身轻如燕、动作敏捷的探子便如风一般闪进了颉利可汗的营帐之中。
颉利可汗见到探子后,立刻开口吩咐道:“你立刻前去打探一番,看看唐军此刻究竟在做些什么?”探子领命后,迅速转身离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
再看唐军这边,却是另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快快快!将此物搬运至那边安置妥当。还有你们几个,莫要偷懒,赶紧过来帮忙把这桶油扛到城楼上!”一名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指挥官正站在人群中央,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们行动。
“遵命!大人!”众士兵齐声应和,纷纷忙碌起来。他们或搬或抬,或扛或运,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而那名指挥官则一边观察着战局,一边不断调整部署,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万无一失。
“嗯,甚好!就放置在此处吧。”看着逐渐成型的防御工事,指挥官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城主府内气氛紧张,尉迟恭端坐在城主之位,神情肃穆地看着下方众人,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