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谁在学习中是从不犯错的呢?何况他们头也不回地离开,是出于对书院的向往与信任。
那这件事背后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桑灵犀观察着面前的船只,思索这个问题。
所有木船的外表和细节完全一样,柳叶型,不足一丈长。
船篷里垫着一张藤席,目测可以躺下一个人,或者坐四个人,除此之外还有一顶青色的斗笠,一根长长的竹竿。
深色的木板在干燥的地方泛白开裂,侧边常接触水的地方有着深浅不一的水痕和绿色的藻类。让人怀疑它的原型是不是在远处的渔民家里随便找的。
既然全部一样,那也没什么好挑的。
桑灵犀径直上了面前的小船,想了想,没有拿竹竿,而是以灵力驱动。
得到了正常的反馈。
船晃晃悠悠地离开岸边,在适应了节奏之后,又逐渐加速。
面前的
雾气一点点散开,此刻所有人都看到了附近的其他人,也看到了他们的距离。
五十岁以内的金丹期虽然是个很高的门槛,但无涯书院每年只招九十九个人(被推荐的不算),又不禁止没通过的继续来,所以湖上的人不算少,仅她所见,就有近千人。
在场的“复读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点可以通过外表,神态,修为综合判断,毕竟抵达无涯书院是每年的固定考核环节,表现熟练的多半不是第一次来。
桑灵犀看向左边,那是一位外表相当年轻的男修,但毫无青涩之感。
他正在用讥讽的目光看着冲到前面的人。
她又看向右边的人,发现这位熟练操控木舟的女修正在奋力地追赶前面的人。
前面传来的巨大水声和推过来的波浪又昭显着有人在动手。
她思索了一会儿,得出结论。
右边的女修和前面动手的那个很可能是参加了往届,但没能抵达无涯书院就被通知“录取人数已满”,所以觉得要快人一步和提前解决竞争对手。
而左边的这位,很可能到过无涯书院,或者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一些内幕,觉得其他人在做无用功。
结合桑灵犀“雾气和船都是幻术”的判断,可以大胆猜测:抵达无涯书院的办法并不是划船过去。
对于招收弟子,大多数门派都采用古老又实用的一套:利用登仙阶和途中的幻境来考验心性,再通过资质检查来分配
培养资源。
所以很多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都将“划船到书院”当做了体力和修为水平的考验,使尽浑身解数地想要快人一步。
但事实上,对金丹期修士来说,这样的考核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学海无涯,求索己道。”
想到这句无涯书院门口的碑文,桑灵犀闭了闭眼,不再看其他人。
当一个人眼里只有同行者时,就已经失去了向学之心。
假设这无边的湖水是一张卷子,木舟是作答的笔,出卷人会希望考生做出什么答案呢?
——是一条具有个人特色的,能够体现所向之道的船。
那么又该如何体现呢?
桑灵犀坐在船边,用扇子划过清透的湖水,脑子突然响起一首经典老歌——“啊~~~西湖美景三月天……”
然后不受控制地满脑子都是某个画面。
她谨慎地回头,发现自己已经看不到岸了,心下稍定。
转头鬼鬼祟祟地从储物戒中找到上次没用的太上长老鳞片,催动灵气。
片刻后。
船头出现了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船夫在撑杆,边上站着一个撑伞的书生,眺望着远方,似乎有些急切。
船篷里多了两位貌美的女郎,着白衣的女子绰约如仙子,着青衣的少女灵动娇俏,边毫不遮掩地盯着船头的书生,边笑着和身边的人说话。
船夫突然开口唱起歌来,青衣少女挑了挑眉,跟着唱了起来。
随着歌声传开,头顶上晴朗的天空密布起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