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只是妳怎么会忽然起意去接近那个小厮?我们到书院已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前几个同窗的私下传言,妳也是知晓的,为何如此莽撞?”梁山伯说着话的同时,忍不住带出一丝责备的意味。
“我、我只是那日不小心见到他和隔壁的孟方在说话,我怕他被孟方拐骗,所以才好心想提醒他几句的,哪知道会被沈预撞上,还被他误会?”祝英台不敢说自己以为墨儿也是女子,所以才想接近他的理由,又正好确实曾见过孟方与墨儿相谈甚欢的一幕,便随口拿来搪塞了。
“孟方虽说平日几近足不出户,可我看他为人也算端正,为什么妳会有这种想法?”梁山伯眉头微蹙,他曾见过马文才对孟方的百般呵护,心里猜着隔壁那两人恐怕也有某种关系,不过他们比之沈预主仆更加低调些,自然就没人想到去编派他们的事,但若祝英台这番话被马文才听到的话,岂不是又多得罪两人?是以他也有些心中不悦地说道。
“我们第一天来书院的时候,那个孟方看着我的眼神有多么让人不舒服,难道你都没发现吗?而且他老是黏着马兄,莫非不是因为马兄长得一表人才,足以让他动心?这种好龙阳之风的人,哪里算得上品德良好、素行端正?!你见他甚少出门,又怎知他在屋里没做些什么事情?”祝英台气愤地反驳道。
“英台,这种话不得胡诌!若是传了出去,恐有断人前程之嫌?妳就不怕惹上大祸吗!?”梁山伯见祝英台越说越不象样,连忙低声喝斥一句。
“我!好嘛!不说就不说,既然沈预对他家小厮那么关心,说不定孟方很快也要倒大楣呢,我顶多不对他落井下石就是了,别的叫我不想是不可能的。”祝英台见梁山伯一直为孟开脱,心中万分不快,甚至有些心酸,她也未曾深思何以致此,只是气呼呼地转头就上床去休息。
梁山伯见祝英台一副不想再与他说话的态势,只能无奈地叹一口气,让四九和银心也趁早回去歇息,自己却坐在桌边翻起书来温习,不久后,他又抬头看向祝英台那头,见祝英台一直没有动静,心想大概是睡下了吧?但愿这件事不会留下太多影响。
想到这里,梁山伯心中的无奈亦是颇重,自从那一日无意间发现她耳垂上的耳洞,心里就忍不住怀疑起她的身份,又不过几日功夫便确认她是女儿身,还知道是爱女心切的祝老爷同意她出外求学的,上虞祝家庄…他也是略知一二,先祖曾是朝中大臣,后来辞官归隐,如今虽然已是没落士族,但胜在祝家老太爷生前是个善于经营的好手,为祝家累积不少家财,虽然不愿这么做,但是为了梁家,为了前途…幸而祝英台的心思也是极单纯的,只要他对她好一些,她不难对自己动心,只要让她记得自己的好,那么其余的事应该就不难了。
又过几日后,孟芳夏算着沈预的气也该消一些了,才想去问问前因后果是什么,便难得早起一回,美其名地说今日想听夫子的讲课,其实就是想去旁观一下事件发展到什么程度,于是就看到小秋姑娘紧张兮兮地一边叮咛东叮咛西的,一边不忘盯着孟芳夏吃完早饭。
等到孟芳夏很是无言地提醒小秋时间已经不早了,她才甘愿放孟芳夏抱着书本,一副兴致勃勃地前去讲堂听课。
只是当孟芳夏一踏进讲堂的剎那间,竟觉得顿时一股压抑感袭来,叫她不由自主地僵直着身子,紧闭着嘴巴,慢慢地…慢慢地从门边一直滑到后头去,心里想着小秋的话是对的,她应该等马文才在的时候再来才对,虽然她是不怕沈预啦,不过那只限于那人心情正好的时候,不过显然这时候沈预的心情还是很差的。
躲在角落的孟芳夏低头装作认真地看着书本,暗叹着小秋对每日上什么课真是比她这个正主儿还清楚,一听到她要来听课,便利落地什么都打点好了,只差没亲自送着她进讲堂,呃…虽然这也没什么,不过孟芳夏总觉得那种场景好像妈妈带小孩上课的情况,所以才再三要求小秋不必跟来。
孟芳夏翻看书页的同时还不时地偷眼瞄向四处,发现夫子席位的前方居然隐约地隔出一个楚河汉界,一边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另一边却是沈预和几个平日会巴结他的学生,其余大多数中立份子则和她一样散坐在讲堂的各个角落。
今日上课的是陈季轩,他一进门也感觉到那种不和谐的气氛,却仅仅眉头微皱片刻后,就坐下来开始照常讲课,完全没有对眼前的诡异情势说出什么话来。
等到讲课结束,陈季轩还在那里指导几个学生的疑问,沈预却抛下众人,独自匆匆地离开讲堂,却是在走到门边时又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狠狠地瞪了祝英台一眼,才又满脸阴霾地快步离开,孟芳夏望向他急促的脚步,心想果然那股怒气还没消散哪?又回头看向祝英台,只见她紧咬着唇瓣,面色苍白,慢腾腾地收拾桌上的书本,梁山伯在一旁轻声安抚她的情绪。
孟芳夏无奈地感慨一声,随即收拾手边的物品,心里乱没意思地想,早知道还不如直接去问墨儿呢,这么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啊!算了,等等还是去找墨儿问问情况好了,沈预应该不敢对她摆脸色吧?
只是孟芳夏才走出讲堂,小秋就气喘嘘嘘地拦住孟芳夏的去路,然后对她说道:“公子,山长夫人刚派人过来,说是要请妳过去他们那里吃午饭呢。”
“是吗?这也快中午啦,不然我直接过去好了,对了,马公子回来没?山长夫人有没有说叫他一起去?”孟芳夏顺势把手上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小秋的怀里,准备直接去孔慕的院子,只是转身前又顺口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