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斯莱德电影公司对冥王星的维护”,许多影评人们都认为,《冥王星》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就是对他们集体荣誉的维护。这导致部分影评家们下意识认为,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
至于这些事情和种族歧视有什么联系?
解释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像是伊莱娜递给他的这份报纸上所写的:“《红辣椒》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是电影界跨越时代的标志牌。。。”
《红辣椒》拍得太好了。
所以少部分影评人因此感到不满:为什么电影的男主角不是个美国人?加入一个亚洲人和大量亚洲国家的元素、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式建筑、中式传说人物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他和它们,明明都可以被美式传统取代。《红辣椒》本可以用来进一步增强美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美国电影报》声称:“。。。影片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导演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在电影中选用了一个长相阴柔、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亚洲人担任男主角,因此不得不在电影中添加了大量的中式元素。好在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削减了部分属于男主角的戏份,将之安插在了电影中最为重要的角色科克警探身上。”
奥斯蒙德握着报纸的边缘陷入了沉默。
《美国电影报》是什么,他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家报社?尊龙浓眉大眼的俊朗长相还不符合大众审美?更何况,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难道不是红辣椒?
他不相信伊莱娜面对这样的言论还能维持沉默和冷静。
奥斯蒙德抿了抿唇,抬眸看向伊莱娜的眼神有些不解:“这种事还要得到我的批准?我还以为斯莱德的公关部门和《全球日报》会在第一时间抨击对方。”
伊莱娜耸了耸肩,表情竟然显得有些无奈:“我总得第一时间考虑你的想法和奥斯卡,还有冒然撕破脸皮导致的后果。。。也许这是一个陷阱呢?你的竞争对手想要通过下三滥的手段抹黑我们‘小题大做’,亦或者干脆抓住有关于亚裔的问题不松口。那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人人都在盯着我们,你的第三座奥斯卡奖杯不能出任何纰漏。”
不是她太过小心谨慎或者忍气吞声,而是由亚裔演员担任主演的电影很难在奥斯卡讨到好处,她不希望激化矛盾、放大影响,因为这件事让评委、影评人站到奥斯蒙德的对立面去。
他们的计划能否实行建立在《红辣椒》能否取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基础上。
“伊莱娜。”
奥斯蒙德随手将报纸团成一团:“你和尊龙都是我的朋友,我们没必要在涉嫌人身攻击的评论文章上让步。何况。。。”
他笑了笑:“我们从来不会对别人白送来的讨论度说不。至于你担心的事情,斯莱德已经不是过去的斯莱德了,我们有声反对的资本。”
*
《纽约时报》不久前刚刚转正的记者克莱德脖子上正挂着工牌,好奇地坐在前辈身边,自以为不着痕迹地东张西望,打量着记者招待会现场。
巨大的内厅坐下了近4oo多名记者,囊括274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座椅间隙和后摆黑压压的摄像机几乎连成一片连绵的山脉。克莱顿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比白宫召开新闻布会还要夸张。”
《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名利场》、《全球日报》,英国的《卫报》,德国的《德国之声》、法国的《费加罗报》。。。占据了前排的全是各国举重若轻的头部媒体。
反复查看着提前准备好的问题避免遗漏的前辈闻言瞥了他一眼:“这可是少有的和奥斯蒙德格里菲斯面对面的机会。”
只要拿到白宫的工作证,总统还不是天天见?奥斯蒙德可不是他们想见就能见到的。
像《纽约时报》这样体量的报社,至少能凭借与斯莱德制片公司的良好关系,从奥斯蒙德那里拿到三个提问机会。她深吸了一口气,调整自己的工牌,好让《纽约报社》的标志更为显眼。
谁能想到,穿着随意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走进大厅时,手上竟然拿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他坐下身后,并未说什么开场白,而是点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社的名字:“《美国电影报》的记者伯克哈维先生在现场吗?”
前排报社和杂志社的记者齐刷刷地向后转了脑袋,注视着一个身材略胖、身高近六英尺的白人男人疑惑而紧张地站起身:“我就是。。。”
伯克喜悦而紧张,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奥斯蒙德点名。
难道他读了自己的什么文章十分倾佩自己?
然而,奥斯蒙德注视着他,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直白得可怕:“我刚刚拜读了贵报143期第7版由你撰写的文章。你是一个种族歧视者吗?”
会场内几乎立即响起了整齐一致的抽气声。
“什么?!不、不,怎么会。。。”
伯克慌忙地摇头,为自己辩解道。
但奥斯蒙德打断了他:“你不是,那你的责编是?”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