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明显有些眼馋,想要伸手摸一摸。
奥斯蒙德却手腕一转,故意将奖杯放到了另一侧的桌上。
小姑娘只能鼓起腮帮子,坐在座位上生闷气。
奥斯卡颁奖典礼继续进行,毫无意外地将最佳男配角奖颁给了《凡夫俗子》的男主角蒂莫西赫顿,将最佳男主角奖颁给了《愤怒的公牛》的主角罗伯特德罗尼。
“欧洲第一美少女”娜塔莎金斯基没能拿奖,《苔丝》只得到了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和最佳服装设计奖。
最佳纪录长片奖和最佳外语片奖倒是令人意外,分别颁给了《艾萨克斯坦在中国》和苏联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中国和苏联倒也是很好的取材取景地,便宜、充满异国风情,就是不知道签证好不好办。
奥斯蒙德的指尖敲了敲桌沿,即便文化差异理解起来稍有些困难,但实际上不少年轻人对东方国度怀揣着不小的好奇心。他们的文化倒也非常适合被拍摄成电影。
转眼间颁奖典礼已经进行到了尾声,最佳导演奖被颁给了拍摄了《凡夫俗子》的罗伯特雷德福,马丁斯科塞斯和大卫林奇与奖杯失之交臂。
最关键的最佳影片奖也被颁给了《凡夫俗子》,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在业内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派拉蒙电影公司也为《凡夫俗子》的公关花费了不少钱。
可惜了马丁斯科塞斯的《愤怒的公牛》和大卫林奇的《象人》。
只论故事,这两部电影完全不输于《凡夫俗子》。但他们俩都没钱,身后没有制片厂的支持,只能含恨而归。
奥斯蒙德不由自主地感慨,林奇也太惨了。
他原本还认为学院再不济也会给《象人》一项不重要的奖项作为安慰,却没想到狂揽八项提名的《象人》最终什么都没有捞到。
实际上,这也侧面证明了奥斯卡公关的重要性。
这个年代金球奖一直被诟病为“买来的奖项”。
备受追捧的奥斯卡也并不干净。只不过买下奥斯卡需要成倍于金球奖的金钱和人脉支撑。
奥斯卡奖项前期的提名的确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学院的评委被分为五个部门:制片人、导演、演员、编剧和技术人员,各部门的权威人士只能在各自的邻域进行提名投票,比如导演只能提名最佳导演,演员只能提名最佳演员。
提名公布以后,学院会再次进行投票,从被提名者中投出最终的获奖者。
在这个阶段,学院的几千名评委,无论属于什么部门,都拥有所有奖项的投票权。
奥斯卡公关的关键就是动用人脉和金钱关系,不断地造势宣传,从这些非本部门的评委上抢夺每一张票。
每年从五个提名中脱颖而出,夺得奥斯卡的影片,内容不一定真的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公关团队绝对一骑当千。
所以奥斯蒙德才一定要提前开始为《雨人》造势。
奥斯卡评委中能拍出低成本高票房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只占极少数,大多数评委尤其讨厌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和喜欢在电影中使用太多特效的导演。
所以奥斯蒙德得用一两部艺术片证明他并非只是商业能力出众,他自身的导演水平在业内也算得上拔尖。只有这样,才能让同部门的制片人、导演认可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才能避免大家在投票时抱有太多私人情绪,以至于拖累公关团队,也害他自己无法完成对赌协议。
身旁的小姑娘也在感慨林奇的悲惨命运。
不过她感慨的具体内容与奥斯蒙德并不一致。
她的小脑袋瓜里装着的是,幸好没有听旁边这个大叔的话,坐到前排的林奇旁边。不然,她今天晚上一个镜头都捞不着。
颁奖典礼结束以后,众多明星、导演以及制片人还得出席学院的晚宴。
“亨利霍根”显然对晚宴没什么兴趣,他不会在觥筹交错之间向工业光魔解释致歉,他只会在报纸上这样做。
奥斯蒙德匆匆回到了酒店,扔掉了西装取下了面具,给自己的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去了两份传真。
一份是他自己的声明和澄清,一份则是亨利霍根的致歉。奥斯蒙德要他不要急着布,等待记者媒体将话题炒热、工业光魔澄清以后再分批次联系媒体布。
迈克尔奥维茨只一眼就明白了颁奖典礼上“不经意透露”的消息是他设计好的广告。
他一边哭笑不得,一边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