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板箱》实际上是一部用于交付大二上学期课题作业的影片,但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为它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故事题材致敬《闪灵》,投资4oo万美元,邀请来了著名演员肖恩康纳利、娜塔莎金斯基、马歇尔保罗等,乐曲选择与配乐也请来了。。。”
“。。。米高梅电影公司对这部学生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以低廉的要价行《多格板箱》。”
行了。
这下谁都知道《纽约时报》和《电影评论》中有人在胡编乱造了。
电影评价在市场、影评人的口中都会有一定的风向性。起码在主流媒体之间,不会有如此鲜明矛盾的对立。毕竟他们根本不至于为了一部还没上映的电影与同行宣战开撕。
尽管行业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但他们彼此之间一直都有利益往来,媒体行业讲究的就是消息灵通,而想要消息快准确,就少不了人脉支持。同行之间的消息交易就根植于他们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乔迪非常不解,为什么《纽约时报》没有收到库布里克的影评投稿,又为什么这篇文章指向性这么强,甚至明显针对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并且撰稿人虽然刻意隐藏文章中甚至有几处贬低米高梅的言语,但干他们这行的经验足够老道,一眼就看出这篇文章的来源起码不为人知的内部信息应该来自米高梅电影公司。
他怀着狐疑又难以置信的态度走进了收室:“昨天都给哪些公司了传真或者打了电话?”
收室的小孩满脸的惶恐,连忙翻出了记录表:“呃。。。律师所、联美。。。”
他接连报了七八个名字,最后,说出了那个乔迪一点都不想听到的公司:“。。。纽约时报。”
“。。。的什么?”
乔迪深吸了一口气。
“用碎纸机碎掉了。”
对方诚实地回答,并且疑惑:“昨天联美的负责人说是您给的文件要隐秘给《纽约时报》。就交给了一直与对方联络的斯坦先生,他负责联络对接《时报》那边的人。”
“。。。”
乔迪惊愕地看了他一眼:“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对。”
似乎突然察觉到了什么,以为自己闯了什么祸,年纪不大的实习生连忙道:“出了什么问题吗?需要和《纽约时报》那边协商吗?是文件不对吗?”
“。。。不。算了。”
想也不用想就知道那文件上写了些什么内容。
乔迪有些头痛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昨天他还在担忧对方对电影宣内幕和需求一无所知,今天却现对方比自己还要老谋深算。
“这件事你不要和任何人提起。”
不过问题不大,协议的内容并非不能泄露,反向营销尚且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除了对《纽约时报》,那篇报道没有损害任何势力的利益。
可是这代表着。。。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没有花一分钱,就赚足了关注度。
乔迪难得有些敬佩,甚至一改之前的态度。
这小子,恐怕要赚的盆满钵满啊。
*
奥斯蒙德从库布里克家中辞行,唇角和尾巴都快要翘到天上去了。他不仅收获了库布里克的背书,还实实在在收获了不少来自于库布里克本人的亲口夸奖。
斯坦利库布里克来回看了他的电影三四遍,越看越喜欢,甚至坦言这是他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恐怖电影。他开口挽留他,请奥斯蒙德再给自己讲讲他拍摄这部电影时的想法以及镜头的用意。
但“拍出了近几年最棒恐怖片”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有要事在身,只能恋恋不舍地婉拒了库布里克,并声称:下次一定。
那副欠扁的得意模样差点让薇薇安把电话砸到他头上,却也还是忍不住有些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