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时分,祖孙三人照旧在春风阁进餐。
赵老爷赵松笑眯眯看向宋安宁,问道:“听说今日你同穆儿一起去了千柏寺,感觉如何?”
宋安宁咽下口中的鸡腿肉,甜甜笑道:“挺好的,外祖也经常去那吗?”
“是啊,当年你娘小的时候,经常陪我来这爬山礼佛,”一回忆往事,赵松眼眶有些湿润,“说起来,又快到你娘的忌日了。”
宋安宁安慰道:“祖父若是想爬,以后我陪您一起就是。”
赵松哈哈一笑:“我身子骨不行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多出去走走转转的好。”
赵穆眼神一闪,接话道:“益州一带风光多秀美,表妹若是嫌这呆的闷,不如和我一起,多去山下走走。”
赵松听了也点头赞同,却听宋安宁斟酌道:“外祖,我想去千柏寺小住一段日子。”
老爷子花白的眉毛皱成一团,似乎不能理解,好好的家不住,为何要住到寺庙去。
宋安宁叹了口气,小脸上满是落寞,让人看了好不心疼:“母亲的忌日快到了,我想去寺庙吃斋念佛,给母亲和家人祈福。另外,今年的天气实在古怪,百姓民不聊生,孙女也想和寺庙里的住持们,一起尽些心力。”
赵老爷子听了,心中甚是欣慰,这孙女许久没见,确实懂事不少。
只是这人才刚刚找回来,还没陪在他身边几天,就要出去住,老爷子捋了捋胡子,有些迟疑。
宋安宁趁热打铁,往
他身边挪了两步,撒娇道:“祖父,那千柏寺离这不过几步远,孙女会经常回来看您的,好不好嘛。”
说罢又是垂肩又是递茶,把赵松哄的眉开眼笑,就是宋安你要天上的星星,恐怕也会昏了头答应。
“哎,你这丫头,磨人的功夫倒是越发厉害了,祖父答应就是。”
“祖父最好了!“宋安宁笑得眉眼弯弯,话头一转,颇为可惜道:“只是,孙女礼佛,求的就是心静,怕是没有时间陪表哥一起玩了。”说罢叹了口长气,好不可惜。
赵穆若有所思看了宋安宁一眼,接话道:“不急,以后自然有大把时间。”
谁要跟你有以后啊?
宋安宁笑得乖巧,装作没听见,继续给赵松夹菜盛汤。
赵松与千柏寺的慧静住持关系甚好,于是第二日,宋安宁便简单收拾行李,住进了寺庙的单房。
因为常有贵人来千柏寺礼佛,因此厢房也设计得十分雅致,全木的建筑颇有几分日式风格。房间设计虽简单,但胜在安静,因为经常焚香,似乎还有安神的作用。庙内斋饭虽然清淡,却也十分可口,宋安宁适应了一天,表示非常满意。
其实在现代,每当工作疲累时,她就会想去寺庙禅修,虽然她不信神佛,但对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却颇感兴趣。
尤其是佛家所提出的“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就算不修佛法之人,也一定有所耳闻。
她曾经读到,
唐宝历年间,江州刺史李渤对佛经中的“芥子纳须弥”说,感到实在难以理喻,就向临济宗的智常禅师提出疑问,觉得这是句妄语。
智常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因李渤号称“李万卷”,便借此发挥反问道:“大家都说你读书破万卷,真是这样吗?”
李渤倒也不谦虚,回答说是。
禅师又问:“我看你的脑袋也就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
遭此一问,李渤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几日跟着慧静大师打禅,吃斋,宋安宁也有些开窍,若把人“纳入”时空之中,则人为物役,不得解脱;反之,若“超越”了时空,人达此修持境界,人便能悟道解脱,便能进入毫无挂碍、万法圆融的境界,即能获得大解脱、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