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打,还请女王饶了小的吧。”
“这还差不多。”
碧桃本想阻止,但见她家小姐这几天终于露出笑容,最终她还是什么都没说。默默的添上新的鸡汤粥,她望着那逐渐减少的辣白菜,脑子里全是无奈。光吃这个可不行,还是想办法把菜做得酸一些吧。
五日后,随着队伍越来越大,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越京城下。
前世今生宜悠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下马车入城,使劲的仰起脖子望着那高耸的城墙:“这就是越京。”
“城墙倒是比前几年来时更高了些。”
巧姐颇为感慨,偶尔过年她也会随着爹娘入城来拜会外祖一家。是以对于越京城,她着实不算陌生。
“哥。”
还没等宜悠反应过来,巧姐便冲着远处兴奋地叫起来。宜悠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便见一蓝布袍的书生站在大门边,面冠如玉。似乎听到巧姐喊声,他与旁边友人说几句,起步向这边走来。
“裴子桓?”
“沈……?”
“这是宜悠,裴先生大忙人也在这,中书舍人不是整日陪着皇上?”
“今日恰好休沐,我便随着陈兄一道前来。”
明远也走上前,躬身朝两人行礼:“裴大人,我家老爷捐的物资还在城外,这事还得烦请您劳碌。”
裴子桓向后望去,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车队,登时目瞪口呆:“怎么如此多?”
“老爷是做粮油买卖的,恰好熟识几位掌柜,便将银子悉数换为粮食。说起这事,还真得多亏了裴大人和知州大人,若不是你们从中协助,老爷也拿不到如此多东西。”
粮食、马匹以及铁器,都属于朝廷严格掌控的物资。宜悠也明白其中道理,若是让一人手中有了太多这些东西,屯积起来便是造反也绝对轻而易举。
“知州大人所上的折子,圣上已然看到,对这等爱国的商人,他向来大为褒奖。”
几人客气的寒暄着,宜悠却咂摸着两个名字:“裴子桓”、“裴子昱”,这两者中是不是有什么关系,不然明号怎会如此相近。
“裴大哥,你是否与右将军有关?”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有些吃惊,巧姐挽着陈睿的胳膊,回头睁大眼:“宜悠,难道我未于你说过,他正是右将军的幼弟?”
裴子桓脸上也扬起淡淡的笑容:“不过是堂兄弟,我确是比不上大哥。咱们且先进城,明远掌柜是吧?”
“大人唤我明远就是。”
“明远,我后面带了些人,他们会带你去归置这些粮食。恕我直言,如此多的马车,是不能直接进越京城的。”
明远也知道规矩,痛快的答应下,而后便随着裴子桓带来的人往一边走。
这边宜悠与巧姐重新上到马车里,有裴子桓和陈睿在,他们也不用做太多检车,很顺利的便进了城。
一入城,宜悠便有些着急的问道:“裴大哥,穆大哥那便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太清楚,此事圣上已派人前去调查。”
“调查?不是直接问罪吧?”
“监军大人向来公正,你且放心就是。”
虽然如此说着,裴子桓心中却是颇没底。圣上的怒气他看在眼里,大越骑兵本就匮乏,一万骑兵已经是四分之一的力量。如今没砍杀一个北夷人,全数埋葬在雪崩中,认谁都无法太过平静。
“那便好,穆大哥我确是知道,他一身伤全是被北夷人划出来的,几次三番险些葬送在北夷人手中,他自不回去通敌卖国。”
巧姐同样点头:“廖大哥的父母兄弟,一家全葬于北夷人之手,他怎么可能会做出这般事?”
陈睿坐在马车另一边,劝道妹妹:“放心,京中也没几人相信。你一个姑娘家,如今云英未嫁,莫要整日廖大哥的不离口。”
“哥,你真是,怎么这么会没见便如此古板。”
陈睿爱怜的看着妹妹,小丫头婚事本就不顺,他没见过廖其廷几面,却不敢放心的交付。
宜悠坐在对面,看出两兄妹间即便斗嘴也丝毫不掩盖的浓浓情意,更有些想念长生和穆宇。所以一到住处,她第一件事便是磨墨报平安。
巧姐三两下写完后,坐在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雪景。宜悠身份敏感,自然不适合住在章家,巧姐也一道陪她住在了常爷安排好的四合院中。
用蜡油封好信,宜悠走到院子里。小院并不大,位置也不大起眼。刚出院门,她便听到熟悉的声音。
“娘,给我五两银子。”
程氏的声音比正月里更为老迈:“春生,你要五两银子作甚。”
“我与同窗一道用饭,身上总得带着些银钱。”
“可家里剩余钱不多,你若是都挥霍掉,咱们就得喝西北风。”
那边传来摔盆子的声音:“可我也不能不去,若是叫同窗问起来,他们会如何看我?”
那边是长久的沉默,宜悠刚准备往回走,院门口传来不可置信的声音:“是二丫么?”
宜悠皱起眉,怎么就被程氏给发现,当即她走到门边,不咸不淡的点点头:“恩,你和春生一直住在这?”
“是啊,马上就要春闱,春生得有个好点的地方温书。”
“如此也好,那我也不打扰,省得耽误他温书。”
程氏摸摸腰间的荷包,那里面是母子俩最后的银钱。房子是租的,价钱并不贵,可送春生入书院便费了盘缠的一半。一个月下来,春生又与同窗出去吃酒,如今家里已是捉襟见肘。
见二丫身上穿得衣裳,一看就不像是缺钱的,再问她借点?程氏张开嘴,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开不了这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