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旨意一出,远在姑苏的林大人立时便快马加鞭地赶来,等到见到御驾之时,南巡的车队已经到了山东境内。
林海到了,得知这个消息,胤祺喜上眉梢,别的不提,有了先生后,他说话终于不要小心翼翼,唯恐带出什么汉话。
但胤祺高兴的还是太早了先,林海到了,不意味着他的先生也到了。
“臣林海参见陛下。”林大人到了济南行宫,梳洗过后便被康熙召唤。
洗去风霜的林大人,不愧探花之称,很是清隽文雅。
康熙搁下御笔,声音沉沉:“林海,你在姑苏也有些日子了,此地盐政如何。”
林海并非尸位素餐之人,自知盐政一事,兹事体大,康熙让他主管盐政,却是信任非常。为了不负皇恩,林海自上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从不敢轻忽。
“启禀陛下。”行宫的书房不大,林海站在书案不远处深深弯腰行礼:“江南富庶,此地盐商深感圣恩,欲奉银孝敬您。”
康熙沉吟半晌:“朕此行江南,一为水患,二为漕运,三为收江南士人之人,万不可靡费,盐商的心意,朕领了,不过这银子却不必孝敬。”
“朕已传旨,姑苏城内住到甄家,动静且别太大,劳民伤财非我本意。”
“万岁圣明,臣谨遵圣命。”林海捋了捋长须,躬身应是。
康熙这才说起其他:“林大人的学问很好,朕欲将五阿哥托付给你,南边的这段时间,我这不成器的儿子,还得你多费心。”
在接到圣旨之时,林海便用足够的银子撬开了传旨太监的口,知道此次宣召是为了给五阿哥启蒙,早已有了心里准备,此时听见康熙的嘱咐,林海连磕巴也不打一个,连忙应了:“这是臣的荣幸。”
胤祺终于有了先生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胤祺便被乌若唤醒,南巡路上规矩较宫中松散许多,胤祺已经许久没有这个时辰醒来,他呆滞了看了许久头顶的百子被,终于想起了,他要重新上学了。
前。失学儿童。胤祺一跃而起,急忙吩咐:“乌若姐姐,快,别迟了。”
乌若淡定地将帕子拧干:“五阿哥别急,奴婢看着时辰呢。”
胤祺这才乖乖地洗漱,但内心的激动却没有这么快平复。新来的先生是探花!这是什么概念,三年一次的全国大型考试,不限年龄,不限家世,不限师承,在这样的考试中的第三名!
而这样的探花之才,只是被召来教他启蒙认字,胤祺总觉得屈才了,万恶的封建社会,胤祺一边腹诽着,一边期待地等待着。
内心五味杂陈的胤祺,忽略了林海这个名字给他带来的熟悉感。
在被皇太后再三叮嘱后,胤祺带着宫女、太监、伴读乌泱泱一片人去了书房
林海已经在书房里等着了。
南巡的行程安排很紧凑,济南泉水众多,这才多停留了两天,让胤祺得以在书房见到他先生的第一面。
胤祺到的时候,林海正负着手,背对着门,望着窗外的泉水,静谧无声,唯有泉涌之语。
“先生安。”尽管只是临时的启蒙先生,胤祺也将礼数做得很到位,宜妃一早便吩咐人送来的束脩不提,胤祺对林海更是尊敬。
这可是活着的探花郎,胤祺好奇地打量着,也不知道这位看着文质彬彬的先生,会不会从袖中掏出飞刀射出。(1)
“五阿哥。”林海听到动静回过身好,侧着身子半受了这礼,天地君亲师,先生的地位再如何也高不过皇权,向来谨慎的林海只想着好好完成康熙交代的差使,至于什么尊师重道,林海压根就没有想过。
林海唯一的期盼,只不过是不像太子的先生那般,跪着授课。
“臣姑苏林海,谨遵万岁爷的圣明,为您启蒙。”林海简短的介绍了自己,便开始为胤祺讲起课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给内侍银子塞得足够多,宫中的消息对林海也不再是秘密,他早便打听到了,眼前这五阿哥是皇太后的宝贝孙子,不通汉话,不识汉字,心中料想着,南巡这段路,不过是教些声韵启蒙,三百千这等入学文章,能识得几个字便不错了。
做好了充足心理准备的林海,以视死如归的心情,翻开了眼前的书。
“五阿哥,今日臣先为您讲《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林海的声音醇厚,成熟,他将三字经的故事娓娓道来,胤祺不由地听住了。
对林海而言,他更是感到惊喜,他没想到,五阿哥居然很有读书的天赋,不仅在课堂上不吵闹,还飞快地掌握所学内容,原先计划要讲一天的东西,没多久便讲完,并被五阿哥记住。
林海暗忖,别看这五阿哥名声不显,倒还是个读书苗子,爱才之心油然而生,遂更加用心,更加认真地讲授起来。
一时间,也算是师生相得。
皇太后和宜妃得知胤祺颇得林海看中,更是喜出望外,每日里数不尽的山珍海味都送去书房,唯恐将人累着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在康熙带着诸人见过济南名泉趵突泉后,南巡的车架再次上路。
想着胤祺要读书,皇太后忍着不舍,令人给胤祺准备了单独的马车,那马车宽大且舒适,仅此于皇太后、康熙以及太子三人规格,胤祺坐在里面,几乎感受不到道路的颠簸。
林海和胤祺在马车里相对而坐,每日里讲几个时辰的课,胤祺认认真真地听着,既是因为林海讲课深入浅出,也是因为胤祺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使用汉语。
众人惊奇地发现,五阿哥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速度,学会了汉人的话和字,倘若说还有什么不足,也不过是写字有点难,但是这点不足,在皇太后眼中并不存在,她喜不自胜地搂着胤祺,亲热地说道:“我们五阿哥纪小,手上没力气,抓不稳笔,等大了就好了。”
胤祺苦笑着听着皇太后没口子的赞扬,也就是胤祺他心智成熟,倘若他真是普通小孩,他真不能保证,会不会在这一声声的赞扬中迷失自己。
一路上走走停停,胤祺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旅程,在巡视完河工后,一行人弃了马车上了船。